在方糖读书会的读书小伙伴里有这样一位小男孩,我想称他为“有故事的小男孩”。
我认识他的时间足够久,他今年11岁,我就认识了他11年。可是认识不等于了解,他再度走进我的视线是在一年多以前。
他的妈妈打电话给我,源于对英语学习的沟通,我了解到,这对母子处在困难的亲子关系中,或者准确地说,爸妈一致对于他的评判可以说是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以至于父母想给孩子找寄宿学校,去封闭“管教”这个他们“管不了”的孩子。
“管不了”?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会“管不了”?我对此非常好奇,于是开始细细地询问并开始了解这个孩子当下的状况,慢慢地走进这个小男孩的故事里。
小家伙KK从小长得像他的妈妈,眼睛笑眯眯的,曾经的婴儿肥式的小胖脸变成了少年模样。
根据妈妈的回忆,KK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转入了当下的学校。转校之前,KK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隔辈亲,对KK的溺爱让妈妈非常担忧,例如,见孩子作业太多,爷爷会担心孩子小手累坏,会悄悄帮他写作业。(听到这个部分,我脑中已经有了画面感,老眼昏花的爷爷,颤颤悠悠地帮孩子画着“1,2,3,4……”。)那时候的KK像是被爷爷奶奶“奶养”着一样(最近很喜欢这个词汇,“奶养”,好像被婴儿般呵护着一样的养育)。
转校之后,KK就离开“奶养”,开始了在学校里的各种“历险”。
他会因为把桌椅周边弄脏被老师骂,会因为找不到红领巾或者笔,回家被妈妈指责,会因为好奇打火机,不小心变成老师口中的“纵火犯”被老师和同学群起而攻之……
这几年的时间里,KK在学校里的“历险”应该远不止这些,而因为这些“胡闹”让这个崇尚权威的氛围里,同伴也对他很不友好,甚至在同伴口中都以“脏”而远离他。
一个8、9岁年龄的孩子,正是要从儿童转变为少年的阶段,他们除了需要父母的怀抱,更期待新的人际关系,期待同伴关系,期待群体认可的年龄,可偏偏是这样的年龄里,KK反而变得异常孤单。
他所生活的环境,除了家庭就是学校,学校里的不友好加上因为老师一次次地“控诉”KK学校里的各种“不良”表现,激发了爸妈对孩子的担忧、焦虑,甚至有些许的厌嫌。所以才有了最开始我了解到的,他们的困难的亲子关系。
当然,爸妈对孩子最天然的爱的链接最终还是愿意“抱回”这个孩子,尽管在这个“抱回”的过程中,妈妈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不容易,掉了很多很多的泪水,但是我相信,当看到孩子含着泪水,睡觉都要一直握着妈妈的手,才有安全感的时候;当孩子作文里描述的永远是那个漂亮温柔的妈妈的时候;当孩子说那个偶尔会“河东狮吼”的妈妈,“只是妈妈的说话方式而已”,并不曾对妈妈有任何一分怨恨时,“抱回”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这个小男孩这段故事的见证者,我曾经想过,被如此“不友好”地对待过的KK,会生发出怎样的情绪,怎样的价值观呢?人在很多时候会有“以牙还牙”的报复性心态,遇到这么多不友好的权威方,孩子要怎样地成长呢?
上周的读书会,我带着大家做了一个“花朵和种子”的冥想,冥想结束后我邀请大家以“我这颗满满能量的种子想要长成…”为起始句进行自由书写。
很多小朋友在分享自己书写的时候会说,他们想要长成如何如何的样貌,而这些样貌多数都是因为孩子们受困于学习这个议题里,他们都想长成巨大能量的自己,可以掌控或者应对接踵而来的学业压力。
轮到KK分享时,他说:“想要长成一个心形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让人们开心起来,治人们的病。”
我好奇:“是治疗怎样的病呢?”
KK回应道:“治心理的病!”
听完我真的被这个孩子给惊讶到了,其实他想说的是:他要用一颗爱心去疗愈更多的人,疗愈那些心有创伤的人。
孩子啊,你真的好善良,经历了这么多不被友好对待的故事,依然愿意还世界一份爱心。自己有了伤心的经历,愿意同理更多有此创伤经历的人,以己之力,疗愈更多的人。
我们常常会担忧孩子们经历逆反的青少年时代,担忧的原因是认为他们会向坏的方向成长。其实我想说,孩子天然地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股向好而生的力量。
与其说是父母陪伴孩子度过可怕的青少年时期,倒不如说是孩子陪父母度过这个莫名焦虑的时期,如果我们愿意多听听孩子的声音,我们这个焦虑时期会度过得更顺利些。
感谢这个善良的、有故事的小男孩,给我们这些大人们赋予了很多的信心和力量!
其实,我们只要一如既往地继续给爱,不放弃,就能持续收获自己和孩子生命成长中的更多惊喜!
谢谢这个男孩的好故事,谢谢你神奇且旺盛的生命能量给我们带来的这份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