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6:41 被阅读74次

    【原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冰雪浅见译文】

    孔子说:“好勇之人不安于现状、厌恶贫困,就会作乱生事。不仁的人,你若是对他厌恶得太过分,也会把他逼得作乱生事。”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好勇的人刚武有力,爱逞血气之强,如果又不安于贫困,则会放辟邪侈,无恶不作,就会出现这种问题——子曰:“勇而无礼则乱”;又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所以呢,孔子提倡先富而治而教,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不仁之人,若疾之太甚,你厌恶他太过分了,就会狗急跳墙,“鸟穷则搏,兽穷则攫,马穷则逸,人穷则诈”,所以兵法说“穷寇莫追”!

    《注疏》曰:“人若本性不仁,则当以礼孙接,不可深疾之。” 就是说你可以用礼节逊让或者婉转有节奏的慢慢导引教化,逼迫过分,一定会导致祸乱,对个人对国家都是如此。

    钱穆大师说:惟主持治道,则须善体人情,导之以渐。一有偏激,世乱起而祸且徧及于君子善人,是不可不深察。

    历史上的甘露之变就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指发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11月的一次政变,宦官权柄执杖大肆杀戮,造成朝廷成千上百的官员亡家灭族。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大臣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实权。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甘露为名,(深秋有甘露现、旧时以为祥瑞。对手真那么好骗吗?!)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不料一阵风吹过,老奸巨猾的仇士良提早发觉了隐藏在帐后的士兵,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

    除李训党羽千余人被捕杀外,宰相舒元舆等人被腰斩,仇士良令百官临观,“亲属无问亲疏皆死,孩稚无遗,妻女不死者没为官婢。”宦官田全操甚至扬言:“我入城,凡儒服者,无贵贱当尽杀之!”

    史称“甘露之变”。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此次甘露之变对唐朝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视如草芥”。

    此后很长一段时期,朝廷官员人人自危,中书省、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因为不知何时会横遭不测。开成三年(838年)正月,宰相李石骑马上朝,中途险遭刺杀,不久辞去相位。

    文宗也更受宦官压制,“虽宴享音伎杂陈盈庭,未尝解颜。闲居或徘徊眺望,或独语叹息”,或作一词“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歌以言志,诗以咏情,国未亡人实如傀儡皇帝,这是多少惆怅多少恨!

    唐文宗因时常被宦官欺凌,一次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和前代哪些君王相比?”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不过是像周赧、汉献罢了!”

    周墀连忙说:“那是亡国之主啊,岂可比圣德?”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还不如他们!”说罢泣下沾衣裳、周墀听了也伏地痛哭失声,自是不复视朝。

    唐朝的宦官势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大杀宦官后,终于结束了宦官专政。之后,唐朝也因朱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了。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附录资料】

    《论语注疏》曰:此章说小人之行也。

    朱子曰:好勇而不安分,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则必致乱。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也。

    郑汝谐曰:疾贫,自疾也;疾不仁,疾人也。自疾者,必自为乱;疾人者,激之使乱。疾,犹人之疾病,未有不为害者。

    张栻曰:此二者,在上者不可以不知也。先王有以厚民之生,使其有勇者不至于疾贫,有以养其不才;使其不仁者,不至于无所容,斯已乱之道也。

    徐英曰:教化不行则好勇莫制,产业不均则贫富相悬。以好勇之人而疾贫,斯乱也。不仁之人,若不与以自新而善导之,亦致乱之道也。

    刘宗周曰:“好勇疾贫”,小人之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君子所以致乱也。好勇者,天赋以狠戾之性,而疾贫者又不安于贫贱之常,此等奸人必为乱首。如韩侂胄望节钺而不得,终杀赵汝愚以乱宋。人而不仁,力可除则除之,力不能除则优容而化导之可也;若疾之已甚,则小人至于无可容,且得有辞于我,必反受其毙矣。即赵汝愚恶侂胄,而靳节钺之赏,终以至乱是也。不特此也,宋人攻安石卒遗绍圣之祸,唐人攻宦官卒有甘露之变,自古以来祸败之几,往往然矣,戒之哉。

    《读四书丛说》曰:盖教君子当知时审势也。(于不仁之人)君子非不恶之,不得时与势,祸遍及于君子之身,而国并以亡,唐之末路亦类是也。圣人之言,其旨远哉!

    《此木轩四书说》曰:知好勇疾贫者之易于作乱,则亟当思所以处之;知疾不仁已甚者之必将致乱,则亦当思所以处之。立言之意,皆为主持世道之人而发。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示人以弭乱之道也。古之圣王保治于已安,制乱于未萌,使夫材能效用,奸宄回心,则御之之道得也。

    《大戴礼记》曰:君子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

    《论语述何》曰:《春秋》于畔盗则诛之,于吴楚则先治小恶,不为已甚,此其义也。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参考文献】

    《大戴礼记》《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义疏》《论语注疏》《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全解》《论语意原》《论语集说》《论语述何》《论语会笺》《四书解义》《此木轩四书说》《读四书丛说》《后汉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8.10》逼人太甚的结果会很血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eo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