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20分讲座正式开始,看到这样的通知。已经知道想吃下午饭已经不可能了。看着早晨吃着还剩的半块花卷,只有靠它来充饥。如果不吃的话,只有饿着肚子。
半个花卷,好像满足不了自己强大的胃,索性早早去阶梯教室,等着吧!在等待之中减少饥饿感。
说实话,我对外面的培训是排斥的。记得最早的培训是在刚上班的时候,在一个没有太阳的下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演讲者充满激情的语言,精确到每一个情节的音乐,当看到孩子向大人下跪的时候,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作为一名观众,那一刻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孩子哭,大人哭。难忘的场景就这么来了。
第二次,大概是5年以后。那一天,还是孩子、家长。不过是去别的地方。那一天,孩子也哭的稀里哗啦。我,也掉下了眼泪。
第三次,有第一次的影子,好像少了下跪的环节。只记得那位黑瘦的演讲者,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西服,还是音乐在营造氛围。记得牢的话就是:师傅教导我。那一刻,感觉他就像在背词。他侧着身子,面向听众。那一个细节,却被我发现了。大概这就是不美好的记忆吧!还有,最后的环节,一套100元的书,大家都争相购买,我不知道,过去了多年,他们是否还读过。
今天,是第四次听类似的讲座。一位有爱心的演讲者,免费给大家讲座。红色的简易舞台,两块黑板,两个乌黑的音响站在银杏树下。一颗下面一个,像个守卫。看着那两个硕大的音响,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希望不是最早的那一个模式。
心中有期望,结果不骗人。自己所怕和排斥的算是没有来。一场报告,两个半小时,我从头到尾都在仔细的听,可是此刻我却什么都想不起来。只记得衣服不是我,房子不是我。
晚上,也就是5点20分,热情的领导还给我们安排了个专场。本以为会带来很多不同。结果,开场就让人感觉到了雷同。同样的主持人,同样的话,同样的动作。不同的是在开场前播放了一段演讲者女儿的演讲。主持人也只是说这是演讲人的女儿,23岁。挺厉害的一位姑娘,从她的分享里让人感受得到。自学完了大学里别人学习的所有课程,还自学获得了本科文凭。这无不让人佩服。
演讲继续,当雷同的环节出现,感觉也就没有多少新意。只见阶梯教室的侧门打开,两位男士抬着一块硕大的黑板走了进来。这算是一个不同。早晨的黑板是拼接的,下午是个整块。当主持人走完流程,接下的不同还是有的。
一段视频播放,让我们对演讲者有了更深的了解。长达14分钟的视频,难掩咕咕叫的肚子。哎,肚子好像不争气。连感冒的症状也来凑热闹。听着演讲,我却想打瞌睡,大概是因为他说的太深奥。
可是,想要提起神儿总得想点办法。人家说免费,不能这样不珍惜。坐起来,鼓起精神来。听到了他的前后联系,说到了有的人脸成套天拉的比驴还长。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有种模糊而清晰的情景就在眼前。
一个整天板着脸,动不动就骂人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大概还有不好好干,就让你爬出去的耳音。那一刻,好像是那么的熟悉。当听到“德不配位”好像也是在说熟悉的场景。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有时候感觉好像犯了错,可是反问自己,认真工作了吗?好像也没有不认真工作呀!
他说,人在做,天在看。好像中了大脑的邪,一下子也很认同这句话。那一刻,还记得那张脸,让人瘦小的心灵一直很受伤。本来,理想的环境就是大家其乐融融,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共进。可是,当前,我却感觉这就像一个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大家无论做什么,最终都带来的是否定。
好像他是个很念旧的人,那些一起拼搏过的,才叫志同道合的人。在拼搏路上的什么都不是。不搞团结的到底是谁呢?有时候,让人很郁闷。
讲座还在继续,不能否定谁,也不能对不理解的方式加以评论。可是,当自家人都不把自家人当人,还口口声声说着你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你。天天掉在嘴上说反思,到底是谁需要反思,只能说做好自己。
期待总是美好的,说到了大家共鸣的地方,自然掌声就热烈。
听着演讲者富有激情的演讲,认真倾听是对演讲者最大的尊重。虽然一些观点并不让人能够认同,可是自圆其说的演讲艺术还是值得让人去琢磨。
也许,心中就住着个演讲的小魔鬼。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口若悬河,可是希望总是好的,结果总是打击人的。
听,是认真的。肚子咕咕叫,也是真的。当同样的歌声再次响起,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套路。主持人没有变,流程也没有变,风格也没有变。
不可求太多,记住几句话,我觉得就是收获。只希望下一次,能不饿着肚子听讲座,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