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回忆

作者: 寿元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5:00 被阅读420次

          到农历六月初五,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

    母亲的回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除过心灵手巧之外,她更是睿智的人。她虽长年卧病在床,许多事务常萦绕于怀,烂熟于心。运筹惟握,不在话下。许多往事回想起来,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二零零一年暑假,妻子小产病愈。妻子戴着小白帽在门外聊天,被市计生局监察的人发现了。市局的人闯了进来,盘问起来。妻子站立一旁,父亲不在,我和弟弟慌了手脚,不知所措。

    母亲的回忆

        母亲不愠不火,镇静自若。一面嘱咐弟弟和妻子给来人看茶沏水,一面攀谈起来。

          她说妻子是自己的女儿,嫁在常宁。头胎小产。又指着说我和弟说,老大老二己成家,这是俩小儿子,家贫,还未娶妻。娃是老实娃,媳妇说不下。只要能给问下媳妇,彩礼多少咱都不嫌,砸锅卖铁都行。只要事上路,宁让挣死牛,都不让打住车。你们帮忙打听。事成了,我们一家老小忘不了你们的大恩大德!

            母亲一席话,送走了找茬人。一行三人没有一个人敢接母亲的话茬。仿佛人人身上压了一座大山,头也不回,走了。

            这事虽小,能看母亲的化险为夷的处事技巧。

          记得有一年正月初几,还未开学。家里来了一位道人,玄裳缟衣,手持拂尘,说是化布施的。说是布施,说白了就是要钱,吃白食。母亲不慌不忙,老办法泡制。关键话只有一句:他叔,你不知道,我一家人,不信道,不信佛,是信主的。来人怏怏不快,只能去找下一个施主了。

    母亲的回忆

          这些都是小菜一碟,不足挂齿。另有两件令我没齿难忘的事。

          一位堂兄,想当村干部,请示母亲。母亲说:“瓜娃,好好过日子。把两个娃经管好。官不好当。当官,不胡来,当不成。胡来,别人指脊背,骂你爷呢!”

          堂兄没听,干了两年,御任了。不听老人言,有辱自己,败了家风,悔之莫及。不说堂兄,望沉浮宦海,蝇头蝼蚁,有口皆碑,成一乡之望者,能有几人?多有乡里所患。

    母亲的回忆

          家门中一位小叔,与父亲同岁,小父亲生月。兄弟五人,讨不到媳妇。适逢一甘肃女人逃荒到村,与这位小叔成了亲,育了一子,成了我的婶娘。殊不知这婶娘,在甘肃业己成家,已育两子,因为饥寒,才逃到我村。饥荒一过,那边教书的丈夫带着两个儿子,寻亲找到陕西,要婶娘回去。

            面对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方是亲人,一方是恩人的纠葛,这可如何是好?

            消息一经传出,村子里早己炸了锅。婶娘一走,小叔新添的香火就要断了。

          当时的小叔,己是生产队付队长,一家人急得茶饭不思,食不知味。

          先是小队队长出面,折戟败北;紧接着大队长出手,一如小队长,照样沉沙返回;后来大队书记出面,仍一筹未展。

          大家实在没辙了,母亲出手了。

        那时母亲年轻,身体尚健,不知如何说辞,事情很快有了转机。婶娘的那位甘肃男人,领着孩子,上了碾子坡,回了甘肃。

          后来婶娘又给小叔育了三子一女。如今婶娘四个儿子已为人祖父了。据说婶娘在甘肃的男人后来也成了家,平时大事都有走动,毕竟两家有三个孩子,都是一母子二老子啊。

    母亲的回忆

          这件事至少己过了半个多世纪,小叔己经作古,婶娘还健在,婶娘的大儿子已经六十多岁了。

          作为一弱女子,如何说活了这事,我一概不知。但事实如此,不敢杜撰。

          母亲的精明干练,决胜千里,智慧过人,由此可见一斑。

       

    母亲的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的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gg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