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十,又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迎门神的时节。虽然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但这些传统还是保留着,而且规格越来越高了。
走过村头巷尾,多是朱红的大铁门,金色的铜扣闪闪发亮。两边张贴的是又长又宽的春联,红彤彤的底色,金色的的字体龙飞凤舞,确也气派。只是再也找不到儿时那种满心欢喜,快乐无忧的感觉了,也许我老了,麻木了,也许时代变了,我跟不上了。
儿时的村庄,虽然贫寒,却人气旺。土墙瓦屋,甚至还有茅草房。村道狭窄而坑洼,到处杂乱堆积着柴草。当零星的鞭炮声响起,年近了。最让人眼睛一亮,便是这满眼的春联,大多数是红彤彤,分外喜庆。无论家境是贫是阔,无论过去的一年是喜是悲,大家都张罗着贴对联,而且几乎都是同一个人书写的,他是村里在外教书的先生。早早在家门口,摆一张桌,自备好笔墨。午饭后,大人们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围来。腋下夹着一卷红纸,见面打声招呼,递烟,然后悠悠的吐着烟圈,笑嘻嘻的排队等候,海阔天空的聊天,也有孩子慌慌跑来,将手中一摞纸“叭”一声搁到桌案上,道声“我一会儿取”,边呼朋唤友,在周围玩耍起来,打纸炮,滚铁环,斗鸡……。当黄昏来临,炮声先是零零星星,有节奏的咚,咚,咚,如礼炮轰鸣。继而便是噼里啪啦,如热锅里的豌豆争相爆开,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炸药味,回荡着孩子们兴奋的叫声,笑声。门口的灯笼点亮了,红彤彤的,映着红彤彤的春联,如果门前的柴垛上还有白雪,那不仅是喜庆了,更添几分雅致。大人们也在门口站着,笑着,说着吉利的话,谁不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孩子们也不急着年夜饭,在巷道里尽情的跑着,闹着。
小时候,只知道过年必须贴春联。可为了什么?一直没想过,总以为天经地义的事。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希望呀!在苦难的日子里,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还不就是对来年的希望吗?春联上的词,哪一句不是吉祥欢乐的?每一个岁末年初,每一个轮回翻转,还不是一扫过去的晦气,从新开始。春联就是重新启航的帆,重整山河的旗,给自己加油,给世界昭示,让来年的日子更红火。
走亲戚时,有时候要经过一些偏僻的地方,拐过一道岭,在沟道边,偶尔也会闪出一户人家,孤零零的在荒野中矗立,远看,破败的院子,诉说着家道的衰落。走近,经过篱笆门前,哇!也贴着红艳艳的春联,顿时让人眼睛一亮,如黑暗中的一盏灯,迷雾处的一束光,寒夜里的一团火,雪地上一株腊梅,悬崖边的一朵迎春花。顿时,枯木,衰草,茅屋也有了生气,天空仿佛也亮堂许多,充满了希望,这人间真值得来一趟呀!漂泊的游子,即使除夕这一天不能归来,门上虽然挂着锁,也要托亲戚或者邻人为自己家贴上一副春联。否则,再高大辉煌的院子看起来也会黯然失色。
春联不仅贴在大门口,与门神相伴。家里的神龛旁边也都有,如灶王神是“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土地神“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天地神“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还有井神“龙汲千江水,泉养万家人”,仓神“年年取不尽,月月用有余”,财神“富路达三江,财源通四海”等,多是寄托了美好的祈盼。就连寺庙里也贴了新春联,村里有个大明寺,曾经有一副对联发人深思“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有因有果,也是佛门的真谛。仔细品味一幅幅春联,不仅能感受到欢乐、祈盼、祝福,也能感受到感悟、思想、哲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明天就是除夕了,疫情影响,有些人不能回来过年了。村里自然冷清一些,但过年的气氛还是不会减多少,家家户户的门前依然贴了红彤彤的春联,春天是不会失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