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的青田人】石雕篇(历史)
历史(一)
文/林海
青田石雕,从何时开始?
菘泽文化,有六千年的历史。
当然,在那个遥远的年代,
只能用石头在青田石上线刻,
石雕,惊奇出现在菘泽遗址。 /
浙江博物馆,
收藏着南北朝的青田石雕。
小猪四只,是当时的墓葬用品,
简单的线条。
小石猪造型简练粗犷,
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有多老。
作品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晋魏风貌。/
历史(二)
文/林海
唐、宋时期,石雕。
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提高。
题材走向广泛,成为宗教活动用品,走向寺庙。/
龙泉双塔,五代吴越国时期。
青田石雕佛像,高超的题材和技艺。
宋代,青田石雕“巧玉石”制作工艺开启。
因势造型、依色取巧,
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先例。/
元、明时期,圆雕、浮雕的技艺水平已经成熟。
明成化二十年(1485年),
山口林家五公子从留都应天府,引进了多层次镂雕技术。
开创了青田石雕从粗到细到精,
走向贡品之路。/
【七绝】石雕历史(三)
文/林海
青田雕刻几千年?
菘泽持拿石器研。
文化相承多少代,
线条划出至今传。
平水韵一先
【七绝】石雕历史(四)
文/林海
石岩相击线条划,
菘泽先人勇气嘉。
雕刻传承多少代,
青田文化早开花。
平水韵六麻
【七绝】石雕历史(五)
文/林海
小猪四只见神功,
雕出先朝晋魏风。
欲问青田何所有,
石头文化古今通。
平水韵一东
【七绝】石雕历史(六)
文/林海
小猪四只展姿容,
魏晋风光觅影踪。
千载流传心所愿,
石头文化醉情浓。
平水韵二冬
【七绝】石雕历史(七)
文/林海
龙泉双塔影成双,
吴越时期佛像邦。
巧手雕刀今日在,
石头文化问瓯江。
平水韵三江
【七绝】石雕历史(八)
文/林海
龙泉双塔影如痴,
吴越流传佛像姿。
石上刻雕文化梦,
青田世代出名师。
平水韵四支
【七绝】石雕历史(九)
文/林海
镂雕技术最神奇,
优秀文明故里移。
从此石头成贡品,
加鞭快马北京骑。
平水韵四支
【七绝】石雕历史(十)
文/林海
林家公子秀才辉,
十载南京手艺归。
从此石头成贡品,
镂雕技术见神威。
平水韵五微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70622/cc49c111e5c129e5.jpg)
【旅途上的青田人】石雕篇(印章)
印章(一)
文/林海
乾隆八旬大寿。
浙江巡抚吉庆大人,院中徘徊走。
何物上贡,怎解心愁?/
书房有酒。
窗前风弄老柳。
风翻了一页书,轻柔。
拿什么压书?一块印章在手。
印章?青田石雕最风流。
幕僚,那位青田人幕僚何在?
马上回青田,快马轻舟……/
印章(二)
文/林海
青田,泥湾书院晚风柔。
幕僚,原书院学生:
“林老师,吉庆大人为寿礼发愁。”/
破岩堂的林老师开口:
“山口,你去山口,一套印章是上上之优。”
手里拿着百年前的印章:
“这青田石,大寿之礼,永世长留。”/
一套六十枚印章,
经浙江巡抚吉庆,走出山口。
快马加鞭,送到北京,
由皇家藏收。/
【七绝】印章(三)
文/林海
浙江巡抚问神符,
寿礼难酬左右徒。
想起石雕珍绝品,
八旬皇帝笑颜殊。
平水韵七虞
【七绝】印章(四)
文/林海
浙江巡抚解难题,
石刻私章举世迷。
急访青田收绝品,
加鞭快马不停蹄。
平水韵八齐
【七绝】印章(五)
文/林海
八旬大寿同天宴,
石刻私章宝福怀。
出自青田山口镇,
浙江巡抚巧安排。
平水韵九佳
【七绝】印章(六)
文/林海
八旬大寿得头魁,
石刻私章六十枚。
出自青田山口镇,
故宫收录万年陪。
平水韵十灰
【七绝】印章(七)破岩堂林老师
文/林海
泥湾书院小书台,
林宅翻山教习来。
千字经文私塾课,
百家诸子学成才。
平水韵十灰
【七绝】印章(八)巡抚刘幕僚
文/林海
幕僚快马黑头巾,
夕照瓯江碧水粼。
省会归来师父拜,
学成不忘教书人。
平水韵十一真
【七绝】印章(九)
文/林海
私章雕刻献王君,
山口名人手艺勤。
寿礼青田来准备,
乾隆皇帝印诗文。
平水韵十二文
【七绝】印章(十)
文/林海
私章雕刻帝王幡,
仔细珍藏笔墨轩。
贡品犹如天大礼,
八旬庆宴赞千言。
平水韵十三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70622/e81d4891c20263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70622/35c3c623ce9f640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