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的青田人】前言

作者: 林海之蓝 | 来源:发表于2021-01-04 02:30 被阅读0次

【旅途上的青田人】前言

文/林海

      旅途上的青田人,遍布全球,一朵朵浮云。青田,浙南的一个小县城,侨居海外的侨胞多达三十万人。

      我为什么要写华侨史诗?一是因为我是华侨,二是因为我是破岩堂的传人,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写华侨成了我的使命。1985春,在Bologna 跑马场附近的小公园,碰到了一位老人,给我讲了一段悲惨的血泪史,二战华侨在集中营的故事。同年,我拜访了孙耀光先生,孙老先生当他知道我是陈竹庭的曾外孙,抱着我大哭,接着他打开了密室,我见到了陈诚,蒋中正的书函,于佑任的墨迹等等。当时十六岁的我就许了一个心愿,一定要把华侨的故事写出来。

        我用了35年的时间,采访了三百多人,今天准备动笔。这是我的第345本文集,接下来的四年,写青田,写华侨,就是我的历史使命。

        开篇为什么写石雕?因为石雕是青田人在300年前经西伯利亚走向世界的钥匙,为青田人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道。全书从青田山口龙溪庙开始,明景泰三年,林员外送他五个儿子去泥湾书院读书,开始了走向世界的长途……

寒舍无涯书斋,2020/01/02

【旅途上的青田人】《石雕篇》

龙溪庙的香炉(一)

文/林海

明景泰三年,1452壬申年

春风起,碧水盈盈。

四都港,方山溪,平水坑。

山口村头龙溪庙,钟声。

一只香炉,大似谷箩,重两百斤。

“明景泰壬申年春立”,入目亮睛。

三足齐腹鼎立,立于天井。

无耳无盖,无花纹装饰,自现神灵。

炉口炉腹的圆周,准精。

三足鼎立,神定。

炉体可见刀凿痕迹,倒映人影。

一位员外,几位书生。

雕刻师在讲,书生们在听。

龙溪庙的香炉,袅袅烟升。

龙溪庙的香炉(二)

文/林海

风停。

鸟雀鸣。

山口人,以石刻为生。

为了读书,翻山越岭。

经油竹,过石郭,泥湾书院最近。

员外,原书院学生。

让雕刻师拿出一块印章,

上部圆圆,下部方方正正。

《破岩堂》印章,交给书生。

“赠林老师,以表传知之情。”

嘉靖年代,

一块木板,也不能出海远行。

来自泥湾书院的几位书生。

听说,西方的传教士的已进入大明。

外面的世界很大,

等待着我们的是无限的旅程。

青田山口的珍宝,一定能天下闻名。

龙溪庙的香炉,袅袅烟升。

龙溪庙的香炉(三)

文/林海

垂柳青青。风摇竹影。

龙溪庙,特别安静。

员外的儿子,开口的那位最年轻:

“父亲,《破岩堂》老师姓林,我们也姓林,是亲戚吗?”

“不是,他们是阜山林,在破岩桥畔世代读书农耕。”

“弱冠就出门到迎龙书院、泥湾书院教习,因为破岩私塾自小熟读四书五经。”

“明天你们出门求知,争取学成更多的本领。”

石雕的手艺,必须求精。

石雕文化,一定能成贡品上京城。

走遍天下,走出大明。

五个即将走出山口的书生。

围着龙溪庙的香炉,

烟,袅袅而升。

【七绝】龙溪庙的香炉(四)

文/林海

龙溪古庙响钟声。 

雕刻香炉智慧晶。

山口深藏真宝石

扬名天下此开行。   

【七绝】龙溪庙的香炉(五) 

文/林海

翻坡越岭到泥湾。 

林姓书生不一般。

山口石雕从此处

扬名天下誉人间。   

泥湾:泥湾书院

【七绝】龙溪庙的香炉(六) 

文/林海

阜山千载破岩堂。 

耕读传家墨水香。

教习八方为己任,

终生不仕又何妨? 

破岩堂:青田阜山   

【七绝】龙庙的香炉(七) 

文/林海

三溪寺庙一香炉。 

山口仙岩踏远途。

上古女娲留练石,

结晶智慧不含糊。 

【七绝】龙溪庙的香炉(八) 

文/林海

三溪古庙竹林青。 

鼎立香炉立志铭。

山口石雕天下走,

结晶智慧现神灵。

【七绝】龙溪庙的香炉(九) 

文/林海

香炉袅袅紫烟升。 

手握雕刀智慧凝。

山口大名天下誉,

此方起启远方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途上的青田人】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rm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