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取用户(acquisition)——用户如何发现你的产品
(1)运营者通过各种推广渠道,以各种方式获取目标用户,并对各种营销渠道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更加合理的确定投入策略,最小化用户获取成本(CAC)。

(2)不同推广形式特点:
1.原生广告:在选好目标人群,以及合适卖点和素材,拉新获客成本可控制在每个5到10元。
2.搜索引擎sem:国内以百度为主,需要做好关键词优化,搜索结果文案优化,落地页转化效果,符合用户需求痛点,内容新颖,且体验良好,能做到30%以上的下载转化率,拉新获客成本可控制在5到20元。
3.软件商店:商店有付费的cpd 推广,以及日常的活动推广,做好商店软件aso ,多关注商店的主题活动,一次的活动参与能提升10倍以上的增长量。
4.社交媒体:熟知的如微博,微信等。微信适合爆点传播,微博则需要深耕粉丝,需要有较长期的投入才能见效果。
5.APP产品互导:此种方式适合同等用户量级的合作
(3)常见问题解决:
1.渠道贡献的用户份额怎样。
——根据不同渠道回报率确定投放策略。
2.是否存在大量垃圾用户。
——注册转化率分析。
2.激活(activation)——用户的第一次使用体验如何?
(1)新增用户经过沉淀转化为活跃(Activation)用户。这时我们需要关注活动用户的数量以及用户使用频次、停留时间的数据.
(2)需关注的点:
1.核心用户规模分析。
2.产品活跃用户流失,分解活跃用户。
3.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4.用户活跃率,活跃用户计用户量。——日活用户分析
5.周期性用户规模。
6.周期性变化趋势,主要是推广期和非推广期的比较。——周活用户分析
7.用户规模稳定性。——月活用户分析
8.观察不同时间维度的平均使用时长,了解不同用户群的习惯。——日均使用时长
(3)DAU(日活用户数)、MAU(月活用户数)
通过DAU/MAU可以看出用户每月访问App的平均天数是多少,比如:某个App拥有50万DAU,100万MAU,其DAU/MAU比值就是0.5——即用户每月平均访问的时间是30*0.5=15天。这也是评估用户粘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PS:我们还需要结合产品属性(比如定期理财/求职/买房/租房的App,可能天然属性DAU会相对低)
3. 留存(retention)——用户是否重复使用产品
(1)次日留存率
定义:日新增用户在+1日登录的用户数占新增用户的比例。
(2)三日留存率
定义:日新增用户在+3日登录的用户数占新增用户的比例。
(3)七日留存率
定义:日新增用户在+7日登录的用户数占新增用户的比例。
(4)留存率逐渐演变为评判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当然,在关注留存率的同时,也要关心流失率的分析。
流失率——关心为什么有些用户离开APP
4. 收入(revenue) ——产品怎样(通过用户)赚钱?
(1)收入的来源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应用付费、应用内功能付费、广告收入、流量变现等,主要考核的指标比如ARPU(客单价)。
关注点:付费率、活跃付费用户数、平均每用户收入、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
5.自传播(Refer):用户是否愿意告诉其他用户?
自传播也叫作口碑传播或者病毒式传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K因子。
K=(每个用户向他的朋友们发出的邀请的数量)×(接收到邀请的人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
当K>1时,用户群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增大。
当K<1时,用户群到某个规模时就会停止通过自传播增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