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间记录功能的交互优化方案

时间记录功能的交互优化方案

作者: 燕妮_4e70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12:12 被阅读0次

    1.简介:

    本项目针对于有管理个人生活时间花费需求的人群,分析了时间记录的功能,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可穿戴手环的交互优化方案。

    1.1 针对人群:

    生活有规划性,需要管理个人时间的人群。

    1.2 用户需求:

    记录个人在各类活动上花费的时间。

    1.3 产品价值:

    以最简单、方便的方式,让用户记录一天的时间花费在什么活动上。

    2. 功能定义:

    为了达到时间记录的目的,此功能可拆分为两个子功能。

    1. 记录起始时间

    2. 记录活动的类型

    与以上子功能相关的两个关键术语定义:

    时耗:指在单次单个特定事项所花费的具体时间长度和起始时间。用户需要了解起始时间和总时耗

    活动类型:某种类型的用户活动,可由具体活动事项和/或所属活动类别标明。通常具体活动事项在提醒工具、待办列表里的重要性和用户价值更强;相反,对于记录过去消逝的时间,用户不会对颗粒度有高要求,相反更适应长期可行、易懂的类别进行记录,以便统计,且一般人每日的生活普遍存在规律性,某些活动会反复出现,所以将对应事项定义为5个以下的类别,可行性更强。

    3. 对标竞品分析

    3.1 可穿戴类产品:

    小米手环:

       初始状态为休眠状态,轻按圆盘点亮屏幕                 下滑屏幕,进入活动版块:

                      左右滑动选定活动类型                                  长按圆盘开始记录某类型的活动

                2秒后,屏幕黑暗;轻触圆盘,点亮屏幕             长按圆盘,活动暂停; 

                                                        再次长按圆盘,活动结束。

    3.2 移动app类产品的流程梳理:

    时间块:      点击时间块(固定长度,一般为半小时)—选类型

    itimelog:      点击开始—点击结束—选类型

    iHour:          左滑某类型—点击开始—点击结束—确定时耗长度/修改时耗—点击确定

    Nowthen:    点击项目类型开始—点击同类型结束

    Study plus:  加号—输用时—输类型—确定

    须臾:        点击项目类型—点击开始—点击结束—确定时间

                或    点击项目类型—点击加号—输用时—确定

    以上所有产品都实现了2个子功能。时间块为了交互的便捷性,牺牲了记录起始时间的准确性,这里的问题在于,时间块的时间分割都是从整点开始,且每段的长度固定,而一般用户活动的起始并不会靠着整点进行,并且时间长度很难用某种间隔来估算。所以严格来讲,时间块不满足第1个功能点。由此来看,Nowthen达到了以最少的步骤完成最必需的功能,提供了较好的用户体验。

    从时间记录工具的价值点考虑,产品需要交付的价值在于记录的便捷性(即用时少、简单)和记录输出的利用性。第一方面便捷性主要体现在,在不牺牲输出价值的基础上,操作的步骤越少越好,且操作交互方式越自然、不脱离用户所处的场景和正在做的活动越好。第二方面的输出利用性,在于用户能一眼看到自己在各种类型活动上所花的总时间,以及起始时间,所属的类型,且便于终期的统计分析。

    4. 交互优化方式的选择

    现有的时间记录产品,大多限制于移动端屏幕。屏幕端app产品的局限在于,即使操作步骤精简到2步,用户仍然需要打开手机,点进app,才能开始记录时间,用户使用的成本较高。

    相反,系统型交互方式在用户的生活场景下有更强的融入性。具体到可穿戴产品上,有按钮、手势、语音三种系统性的交互方式。

    按钮:按钮作为传统表类、二级类常见的组件,具体极强的固定性,且通过不同类型的按钮操作(如长按、短按、双击等)可实现多种操作。

    手势:对于手表类产品而言,手势一般通过触摸屏进行交互。例如小米手环屏幕底端的圆盘,可通过短按、长按实现返回和确定功能。触摸操作还可有双击、三击, 而对于长型的触摸屏,可有首尾端滑动,上下滑动。

    语音:语音在家庭场景常作为最居沉浸感的交互方式,而在移动场景下,由于语音助手的普及率和市场教育程度还未有大突破,且多数人对于在公共场合、正式场景下跟设备高频讲话仍显尴尬,语音在移动场景的接受度较低。但是,语音是最快捷简便的交互方式,如同移动端app,用户只需重复事项两次即可实现时间的记录。

    5. 交互优化设计的次级考虑:

    除交互方式本身的选择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任何交互方式下,都需要考虑以下2点:

    信息的确认与指示:用户的一次完整操作需要有某种信息对操作进行信息的确认与反馈。信息确认可通过大屏幕,震动,指示灯来表示。系统需要对开始、结束、事项类型有明确的确认反馈,由于记录事项的类型一般大于三种类型,则大屏幕或多颜色指示灯的效果较好。

    规避误点:沉浸式产品的一个易错点在于用户不小心启动了某种程序。为了规避误点,可提供一个进入程序的操作,如手环需要触摸屏幕点亮,语音助手需要特定的提示语(如Alexa)开启,也需要让用户采用一种不易不小心发生的操作来启动程序,如长按、首尾段滑动触摸屏。

    6. 交互设计方案

    首先,时间记录的需求不属于刚需,属于比较小众的需求,即使在明确了具体定位(如关注效率的人群记录时间、专业运动员记录时间)的产品上,时间记录仍不可作为单独的一个产品功能出现,而需要作为某个功能模块出现。

    其次,由于时间记录具有全天使用的必要性,需要极强的沉浸感,且属于一直进行的状态,所以时间记录的交互模块可作为全天待机、有强存在感的产品,且触达成本需要降到极低。

    用户操作流程图

    依据市面上普及度高的小米手环圆盘案例,设计了专用于时间纪录的、围绕于原显示屏的触摸显示外圈。如下图,外圈有休眠(灰色),以及绿、蓝、粉三种模式,对应未启动状态,以及用户设定的三种事项类型。外圈的触摸感应分三区,第一区为顶端长度较短的启动/切换区,此区域是用户不容易误点的位置,用手指轻点此区,可以唤醒时间记录功能,系统进入默认的第一种状态,再次轻点则可切换至下一种状态。第二、三区为针对某事项类型的开始感应区和结束感应区,用户需要用手指滑动,顺时针方向,从此区的头部至尾部完整的触碰感应区,才能启动对应的开始/结束操作。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日常触摸中的误点,用户需要专注才能启动某功能,且此手势足够简单,不需要眼镜一直注视进行操作,既具备场景沉浸感,又防止了误点。

    时间记录一旦开始,此类型对应的颜色会变亮,如右下三种模式所以,这样的颜色变化给用户足够明显的操作反馈和信息的指示。并且,用户可以在活动进行中,通过手环外圈颜色和明亮的变化,来判断和提醒自己此刻所处的状态,使用户对于自己的时间花费和即时的生活状态有明确的掌控感。

    6.1 状态说明:       

                         屏幕休眠状态                           各模式未启动状态

                    触摸显示外圈感应区                            各模式启动状态

    6.2 操作说明:

    用户唤醒屏幕,进入mode 1 用户切换至下一种模式 用户开始记录,结束记录当前模式 用户切换至下一种模式,开始记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记录功能的交互优化方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pc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