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17

作者: 韫左寻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09:02 被阅读14次

    第十五讲 孔子、墨子

        今日来说孔子。伟人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惶恐和敬畏,迟迟不能下笔。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音乐家、哲学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有教无类,把诗、书、礼、乐从官府的手中解放出来,使得平民也可以学到知识。在音乐的贡献,是他参与编定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提倡礼乐治国,认为音乐具有教化的作用。

        在《孝经》中记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对音乐审美也有独特的观点,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评价《韶乐》乃尽善尽美也,而《大武》则是尽善也,未尽美也。孔子认为,全面的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可见音乐对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有多重要。今天认识的孔子,是从木心的理解出发,带来一个可以更全面了解的孔子。

        孔子不是圣人,他和我们一样都有一个理想,也有着特立独行的思想。但他是圣人,因为他的理想远大而宏高,艰难而美好。孔丘理想着恢复尧、舜、文、武的礼乐,以中庸之道架构人伦关系,根据周公的原则,详细的建立了一个生活模式。而这样的理想、思想,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中,继承、批判、发展。

        孔丘自称“述而不作”,古代的大多思想家都是自己不动笔的。他有部代表作《论语》,是对话录,由他的学生记录整理的。《论语》的文学性,极高妙,语言精确简练,形象生动丰富,记述客观全面。


    【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以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你们就不肯表示意见了。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你又将怎样去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不假思索答道:“如果有个一百平方里土地和一千乘战车的侯国,受到大国的威胁,军事入侵,继之又发生灾荒(饥,谷不熟;馑,菜不熟),我可以出而治理,用不到三年,便能使人民奋起作战,而且懂得礼法。”

    【夫子哂之。】孔子对他微笑。

    【“求!尔何如?”】(求,冉有)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有个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我来治理,不用三年,可使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只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我不敢说能做什么大事,愿意学习罢了。在诸侯的祖庙里行祭祀,或者诸侯间集会,我也穿礼服,戴礼帽(章甫是殷制礼冠),愿意参与作傧相的。

    【“点!尔何如?”】(曾皙,名点,字皙)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瑟声渐轻,铿然而止,他放开瑟而直起腰来,跪着说:我的意思和三子是不同的。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说:“有什么要紧呢,各人说各人的志向啊。”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音于),咏而归。”】暮春季节,已穿夹衣了,二十岁以上的五六个,二十岁以下的六七个,在沂水的温泉里洗澡、薰香,在舞雩的求雨台上乘凉,然后唱着歌回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感慨道:“我同意点的想法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治理国家应该礼让,子路不知谦逊,所以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哪有六七十、五六十平方里的不是国家的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有宗庙、有盛会,不是国家的事?公西赤只要做个小司仪,还有谁能做大司仪呢?


    整本《论语》,文学性极强,几乎是精练的散文诗。

    论语是论语,木心评价及其高,但对于孔子本人确实这样评价:孔子,既不足以称哲学家,又不足以称圣人。他是一个庸俗的高级知识分子,奇在内心复杂固执,智商很高,精通文学、音乐,讲究吃穿。他欲望强盛,种种苛求,世界满足不了他,他一定要把不可告人的东西统统告人。

    所以虚伪,十分精致地虚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君子死不免冠,君子远庖厨,秋穿什么皮衣,冬穿什么麂皮,三月不做官,惶惶如也。父亲做坏事,儿子要隐瞒,骂人,赌咒,等等——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心理,再广泛地印证中国人的性格结构,将是一篇极有意思的宏文。

    “五四”打倒孔家店,表不及里。孔子没死,他的幽灵就是无数中国的伪君子。

    以上,便是今日的读书笔记,关于孔丘的一些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uc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