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国内疫情逐步好转,企业复工、学校复学,近期“直播带货”和“地摊经济”也给经济复苏带来了不一样的烟火气。
昨天终于抽空跟一个好朋友聚了聚,大家好久不见,相互交流一下疫情以来各自工作和生活的状况。疫情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失业了,在家蛰伏,而她也面临事业和生活的双重挑战,正如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我这个朋友她曾经是世界五百强外企的高管,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从助理到总监,职业发展的非常不错,而就在两年前她选择了辞职创业。
周围的人都非常佩服她的勇气和胆识,尤其是她作为一名年轻的职业女性,孩子还小,这需要有多大的决心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啊。她先生是某企业亚太区高管,其实她本可以不用这么拼的,但她对自己是一个有要求的人,又是一个工作狂,常常工作到半夜。孩子还小,她时常在晚上把娃哄睡后才开始工作,然后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
第一次创业并不算顺利,虽然也有不少成就,最后却因为跟合伙人意见不一致而选择了退出。经过这次以后,她在创业的心态上更加成熟了,她分享说————
创业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大家彼此信任,又能互补。
去年,她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一次她很谨慎地选择合伙人。合伙人是她刚工作时的一个客户,二十年来一直保持不错的关系,在创业项目上也很投缘。去年事业开展的很不错,她利用自身行业丰富的经验,搞了几个项目,收益也很可观。
然而今年一场“黑天鹅”的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她也在疫情期间遭遇了种种挫折。事业上,客户的生意一落千丈,客户为了节约成本,有些项目叫停甚至终止了;生活上,孩子不能正常去学校,家里又没有老人带小孩,疫情期间也找不到住家保姆,于是她要自己承担孩子吃喝拉撒学习的所有事情,有时忙起来自己连午饭都只能凑合着吃一点。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甚至让她感到崩溃。分享这些经历的时候,她有好几次都眼圈红润。“如果有人建议我做全职太太,我是万万不会答应的”,她倾诉着。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这不是有没有责任心和爱不爱小孩的问题,而是当一个人完全陷入到一种固定而又繁重的生活模式下的时候,那种失去个人生活也看不到其他可能性的绝望。
生活有时候是需要有抓手的,它不仅带给你安全感,也带给你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六月初,幼儿园正式开始复学了,虽然只有一个月学校就要放暑假了,她还是要坚决每天把孩子送去学校,家里也请到了合适的保姆。现在,她重新规划了自己时间,事业、陪伴孩子和个人生活,一切总算步入正轨。
下面是她在疫情期间的一些反思,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分享给当前同样面临困惑的你。
关于职业发展
-
聚焦优势: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做比较,木桶理论告诉大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棍。然而在职业发展上,能够成就多高的事业,往往取决于最长的那根木棍。高自尊的人往往比较敏感,会很在意别人怎么评价,有时候要有放下面子的勇气,坚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
多行动、少思考:养成喜欢思考、喜欢反思的习惯是有必要的,让自己始终能觉察自己当下的状态,但过度思考就会成为行动的绊脚石。面对不确定及快速变化的时代,快速行动需要有一点勇气。
-
自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是“时间”,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可是如何利用却因人而异。时间是没办法管理的,要与时间做朋友。有个方法是制订小目标(不是宏大的目标,因为目标越大,遇到的阻力也越大,最后容易放弃),然后一个个去努力实现。比如运动健身、读书学习、陪伴孩子、以及培养兴趣爱好。三个月以后再回想疫情期间,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不要等到那时候才发现尽管自己拥有一大把时间,却什么都没有做。
-
永远保持乐观:抱怨并不会解决问题,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会过去。心态积极,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乐观的一面,哪怕是面对疫情。当出现危险、意外,心里产生恐惧的时候,用积极心态去面对时,实际上恐惧会慢慢化解掉,会不存在。在危机中发现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机遇和值得乐观的内容,从而确定我们能做的事和我们要做的事。这样的话,才能熬过漫长的「雨季」,等到阳光灿烂的那一天。冯仑曾经说————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关于养育孩子
家长在带孩子方面特别容易陷入焦虑,尤其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
首先,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培养出一个万能的孩子,首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万能的。
其次,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读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育儿的讲座,也懂得要“正面管教”,但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心里总是会抓狂。这时候要让自己静下来,想想自己有没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且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最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孩子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课题要分离。想一下我能做什么,比如我怎样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我的问题。
关于个人成长
关键是要做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我特别喜欢读心理学的书和文章,希望借此剖析自己,剖析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剖析自己的个体差异等等。可是朋友告诉我说,就算你把心理学的六大派别的理论都搞清楚了,又能怎样?我们不能照搬教科书的理论,有时候活的随性一些,又何尝不可呢?
写在最后
最近在重读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其中最有名的一段独白,是大家熟悉的这句话——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贯穿全书那种永不认输的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对当下面临困境的你我有一些启发。
有时候,我们想起过去就会后悔,但是应该知道,过去的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也会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但既然事情还未发生,过度的忧虑就是徒劳的。
放下过去,看淡未来,才能告别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