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好读书,不如会读书

好读书,不如会读书

作者: 养笑质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11:17 被阅读0次

    一、

    孩子在翻阿城的《遍地风流》。

    那是我读过的书,上面划了线,记了笔记。其中有一处,是阿城写他离开山西去内蒙插队。临行前,有个高年级的好友嘱托阿城,说:“像你这种出身不硬的,做人不可八面玲珑。要六面玲珑,还有两面是刺。”阿城事后回忆说,朋友这句话,受用一生。

    我在这句话上,用荧光笔做了记号。旁边还注了一句:普通人若没了这两根刺,容易失去自我和个性。普通人,没个性,等于没有了生命。那两根刺,是普通人泯然于众生的支撑。

    孩子问我,啥意思。不知道要如何告诉一个11岁的孩子,普通人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是拿得出手的手艺,还有暗暗藏于心中的个性。

    个性不是脾气,是独属于你的志气。

    二、

    孩子说,他觉得画漫画的蔡志忠先生有志气。

    蔡先生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13岁就离家来到台湾学漫画。确切的说,不是学漫画,是靠漫画生存。蔡先生是学什么有什么的高人。从佛经到量子力学,从数学微积分到桥牌,从古董收藏到中医,每一样都研究到顶尖。有多顶尖呢,学桥牌,是和聂卫平一起,拿过十几个亚洲冠军。学量子力学,学到可以和这个领域最顶尖的人进行最专业的对话。画漫画,演绎经典著作,华人世界无有第二。

    问孩子,知道蔡先生为啥这么厉害吗?

    孩子答:绝顶聪明呗。

    不是聪明,是智慧。智慧并不玄乎,它有章法,有打法,有次第可寻。

    蔡先生发兴学物理时,已经三十多。为学好,他让台湾大学的校长李嗣成开了10个顶尖物理问题,买了300多本书籍。然后,闭关十年,就学物理。为了看英语原版书籍,他顺便自学了英语。学桥牌,他画聂卫平的思维图,一步步一层层推导,密密麻麻的草稿。他画画,一画就是十个小时。对于时间和专注,他有个有趣的观点:时间就是个微积分。如果1小时值10元,2个半小时就只值1元,4个15分钟,一文不值。反过来,连贯的10个小时,可能就值万元。时间的累积关系,是指数级,不是倍数级。

    和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样。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学知识,追求智。而蔡先生是学方法,学规律,他追求智背后的慧。我们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慧”超越“智”,是一种更高级的存在。智是一种经验,是一条线,但“慧”是不同事物的底层密码,共同规律,是一个面。

    有了这个底层密码,看任何事物,都是一点就通。

    三、

    说到通,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金克木,被学界称为“通人”。通人是古代对读书人的最高赞誉。金克木在世时,论研究视野,谁也没有他广阔:除了语言学和中外文化比较,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史哲经、古今中外、自然人文,无所不通。

    可就是这么一个大学者,他的学历一栏只有“安徽寿县第一小学毕业”这一条。从16岁起,就赚钱养家。养家的方式,是自学做编辑、当教员。凭过人的自学能力,一路从小学教到大学;从湖南大学教外语,到武汉大学教哲学,再到北大教梵文和印度学。自学能力有多强呢? 27岁那年,傅斯年送给他一本英文注解、拉丁文版的《高卢战记》。他看了一遍附录里的拉丁文语法概要,就开始对着英文读拉丁文原文。《高卢战记》看完,拉丁文也差不多学会了。

    很天才吗?不尽然。日后,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是一句一句啃下来的”。

    金克木介绍过一种读书方法,叫“格式塔”。这词来源于心理学。说人类大脑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比如,我们觉得一个女人很美,不是靠分析三庭五眼和身高三围,而是整体认知。所谓 “观其大略”。看书也一样,在短时间内,对全书的格局形成判断,快速找到最有价值的部分。不在细节上过分纠结。

    我们平常读书,大概是照X光,整体认知读书法,大概是全息影像。我们读书是读书,而蔡先生、金教授他们,可能是在解密一种规律,一种叫通识的东西。

    四、

    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不是读书了。是读人,读事,读物。是书中种种,都对应周遭世界。

    也必然会明白,所有让人叹服的人事物,肯定不是聪明、算计、人心的精巧,是超越这些的智慧,或者说,是一种接近道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读书,不如会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qi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