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04414/3ffb54cac83f498a.jpg)
迂回、委婉的表达需求的背后藏着的真相是:你比我重要。
——题记
有一天晚上和亲友在外面吃饭,结束时有点晚,怕是搭不上公交车,于是给老公打电话:你忙吗……可以来接我?好的,我等你。
大家对我和老公之间的沟通感到诧异:还需要问他忙不忙?换做我,我就直接告诉他自己在哪,过来接一下就完事。
我回答:那当然啦,我要根据对方的情况评估一下自己能不能向他提出自己的需求……不能为了满足自己就让他把我的需求放第一,他的计划和安排放第二。
亲友更觉得没必要:我哪还管他忙还是不忙,先说自己想要什么,至于他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没这么复杂呢。
我突然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简单,直接,又带着一点点任性,这是我从未使用的表达。
在这意味着在“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的社会里,我一直认为,委婉地表达,小心翼翼求助,才给了对方选择的余地:我需要帮助,可帮还是不帮,你的选择是自由的,拒绝了我,也不用不好意思。
这样,我就尊重了你。
可这样一来,结果往往是,会让别人觉得我其实没这么需要帮忙,而我,也失去了很多满足自己的机会。
而且,还会因此感到失落,加深了“我是被大家忽视的,可有可无的那个人”的信念。
我尊重了别人,却没有形成自觉,尊重自己。最终慢慢排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也拒绝接受用自在的方式活着。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竟有一种迷失感。
因失去自我而迷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7204414/05d43234194cc16d.jpg)
1、为他人考虑得太多,我把自己放在哪里
优先照顾别人,尽可能让他人感觉舒适,愉快,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了一种习惯。
我会因为别人付出了资源满足我的需求或者帮助我以后感到内疚,却能倾尽所有为别人着想。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自体心理学奠基人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曾说过: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当发现了这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我开始尝试寻找这背后的原因。
闭上眼睛,我尽可能让自己放松下来,找到身体上一个最放松的部位,想象自己此刻在这个部位充满了能量。
这些能量会流向何方?
首先,有很大一部分流向工作领域,那是我赖以生存的部分,带给我成就感,安全感和钱财,支持我一部分心理成长。
其次,流向家庭。我要照顾孩子,陪他玩耍,教育他,那是我的责任。
一部分,流向丈夫。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我希望能寄予一点支持,他能对后方毫无后顾之忧向前冲,我不能去拖他后腿。
还有一部分,流向妈妈。我想照顾妈妈的情绪,希望她能冷静一些,在我上班的时候,她能给孩子多一点点耐心,少一点点责骂。在照顾妈妈的情绪背后,是一个很沉的妈妈也承担不了的希望:用一个教育儿时的我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就好像这是重新养育我一遍的机会,我希望妈妈在看到长大后的我被焦虑和抑郁困扰长期需要心理治疗的时候,能多少,做出一些改变。
还有呢?没有了。
拼一己之力,我妄图把两个家庭,所有人都照顾得很好。
我希望得到工作带来的价值感,希望收入支撑自己做治疗和个人成长。
我希望妈妈能有所改变,最终孩子能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在丈夫没能更多陪伴的时候得到最理想的照顾。
我希望在自己很能干,可以让伴侣省心。
却把自己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204414/7db220395fde7b24.jpg)
2、我是不是重要的那个人
记得生孩子那一年,我很希望妈妈能陪产。可妈妈很迷信,不知听了哪个朋友说,妈妈不能陪女儿生产,否则会因为心疼女儿导致难产。
很滑稽的说法对不对?可我妈就信,还深信不疑。
当时我确实产程进展缓慢,心里对妈妈的做法也感到失落,想着既然妈妈并没认为陪产对 女儿的情感和精神支持有这么重要,我还说什么呢。
一下子就放弃了说服妈妈。
今年轮到妹妹生孩子,她就强烈要求妈妈陪产,在得知我当时生产时妈妈的想法后,也觉得很不可思议,说了妈妈几句。
没想到,妈妈乐呵乐呵的,很不好意思,居然就答应了。
所以,我就下意识认为,自己是不那么重要的那个人。在相信这一点之前,还隐隐觉察到,自己有哪里做得有点小问题。
委婉的表达需求,旁敲侧击的根据别人的计划和安排来决定是否表达自己的需要,也许是潜意识玩的一个小游戏,从反馈中确认着一些心底很在意的回应:我们之间,是否存在稍稍深厚那么一丁点的情谊?
换句话来说就是:我在你的心里是重要的吗?是更重要的吗?是最重要的吗?
这个问答藏在很多的顾虑背后,藏得太深,深到无人领会,无法作答。
最后,只能给自己这个答案:你比我重要。
3.不可以给别人制造麻烦,否则我是不好的:一个恶性循环
既然你比我重要,我就不可以麻烦你。
麻烦到你,我多内疚啊,承担不起这个内疚感。
为了缓解内疚,我只能使劲儿自我批评。
是我不够好才麻烦到别人,是我太脆弱才承担不起扛在肩膀的责任。
为了不给人制造麻烦,我必须更加坚强。
为了不给人制造麻烦,扛不了也要撑住。
为了不给人制造麻烦,我要保持沉默。
一切都交给自己。
如果确实做不到了怎么办呢?
那么结果就是“我不好”的一个印证。
这就陷入了一个很矛盾的境地。
得不到帮助,会失落,无助,绝望。
得到了帮助,又内疚,不安,使劲儿攻击自己。
那么我到底想要什么呢?
我走进的,是一个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和进退两难。
卡在喉间的表达欲望就这样硬生生卡在那里拼命挣扎。
我得到了什么好处吗?
没有,只有无止境的内耗。
本来用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资源,在这一场内在冲突里燃烧殆尽。
我能做的还有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204414/0a9c7b2ddb0fecb7.jpg)
4.做自己,随机应变
我迂回的表达可能让别人无法看见我的需求。
我的委婉要求可能让我丧失很多减少内耗的机会。
我要先做很多铺陈才能讲到重点让对方感到烦躁着急。
没关系,我需要承认这个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
它让我有时间在求助时观察别人,再判断这是否是一个即照顾到对方也照顾到自己的时机。
它让我能及时收回一些不恰当的提议。
它传达着“你比我重要”的信息,通过它我表达了对他人最充分的尊重。
我需要他人知道我对他的尊重。
因此,我可以保留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自在一些。
在出色的觉察能力帮助下,我还能偶尔用更直接的方式,当到了非要得到支持和帮助才能走得更远的时候,去勇敢表达。
当坦然面对之后,就不再觉得不配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