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两个人都叫王孙贾,《论语》中所提到的,是卫国大夫王孙贾。
王孙贾,姓姬。周王的后代,人称“王之子孙”,后以王孙为氏。
《论语》有两处提到了他。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孔子指出,卫国没有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王孙贾管理着军队。
当时,各诸侯国剑拔弩张,彼此虎视眈眈。
卫国是一个小国,能保障自己的国土不失,军事力量强大,是特别重要的原因。
而王孙贾出色的军事才能,为国家安全的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他“勇”的一面。
《论语》八佾篇,则提到了他的另一面: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祷告也没有什么用了。”
古时人们崇尚祭神。
奥神位于屋子的西南角,是地位较高的神;
而灶神主管饮食,虽然位置不高,可手握实权。
我们的俗语:
“县官不如现管。”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说的大致都是这个意思。
王孙贾借这句话来暗示孔子,要想成功登上卫国的政坛,与其去投靠国君,不如去讨好像他这样的实权派。
王孙贾这么说,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因为孔子是当时的名人,人品佳,名声好。
有这样的名人来靠近他,自然会提高他的政治声誉,增加他的政治砝码。
可惜,孔子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告诉他,自己身正而“待贾者”,不会去弯腰讨好任何人。
而且也委婉地劝告了王孙贾,不可做欺天之事。否则,“无所祷也。”
总结:
总体来说,王孙贾在军事上的才能不可忽视,但也要加强自己在德行上的修养。否则,很容易给自己和国家带来危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