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
年轻人买房是不是接盘?

年轻人买房是不是接盘?

作者: 雨林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2:59 被阅读8次

所有劝年轻人不要买房的人,不是在鱼篓下买面拉向上爬的螃蟹的螃蟹就是站在鱼篓口上把爬上来的螃蟹踹下去的螃蟹,相当无耻。

# 一、买房是不是接盘?

什么叫接盘?接盘就是做一个局,旁氏骗局,把某个项目的价格推高,在最后一波甩卖出去,获取高额资金,最后接手的人被套牢,输得内裤都穿不起,打着横幅找政府。比如e租宝,比如股市,比如赌场。

做局的人是为了获取大量利益,在出事之前将资金转移。接盘的人资金被骗,一无所有。

好了,回到楼市,现在拥有房产的人,他们需要获取大量资金吗?资金在房产里面不安全吗?显然不是,正是为了资金的安全,所以才把资金投入房产。假如他们把房产变为现金,试问,现在还有比房产更安全和收益更高的去处吗?股市?创业?

所以说,拥有房产的人并不需要人来接盘。

那么对于买房的人来说,或者对于“接盘”的人来说,他们买了房之后,钱少了吗?变得一无所有了吗?个人和家庭的资产损失了吗?当然没有,对于需要住房的人来说,他们拥有了一套房子,从长远来看,这套房子是升值的,也就是说个人资产得到了提升。

所以,买房并不是接盘。

以上,基于房市长远的增长。

问问题的人,或者不愿买房的人,基于房市会崩盘。

# 二、长远来看,房价是升还是降?

影响房价的三大要素:土地供应、货币政策和人口。

我们先看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来源于老城改造和郊区新造,对于国内大多一二线城市来收,土地是不是用得完?自己去你住的城市看看还有多少老城没有改造,还有多少郊区还没开发。简单来说,土地供应是很充足的,土地供应多,供过于求,房价必然升的慢,土地供应少,房价升的快。土地充足,但是供应不充足。

那么,谁在控制土地供应,当地政府。供应方式,土地拍卖,过去包括现在一段时间,地方政府的主要升入是卖地而来,只有这些收入才能维持政府的运转,才能给公务员教师发工资,才能有钱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土地是卖的贵对地方政府好呢还是卖的便宜对地方政府好呢?只要是脑子正常的都知道要卖高价还是低价。

好吧,我们遂了屌丝的心愿,来个市长,拥有古仁人之心,要让屌丝都买得起房,所有土地免费供应,开发商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屌丝都买得起房,1000元一平。结果呢?当地房市崩盘,公务员教师罢工,原来有房子的人示威游行,基础设施破烂不堪,社会秩序混乱,商业凋敝,屌丝一看,房子也不买了,拍拍屁股赶快遛。

当然上面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个城市除了买不起房的屌丝,还有拥有房产的中产阶级,支撑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拥有房产的中产阶级,影响政府决策的也是中产阶级及其以上更有实力的人。每个城市制定政策的公务员群体本来就是本市房产持有者的中坚,他们又怎么会让自己的资产缩水?香港前前特首,想要推出廉租房降低房价,你说立法会答不答应?

更不要说,通过十多年的土地财政,很多地方卖地已经是无以为继,土地存量减少,成本增大,长远来说,土地供应是减少的,对房价的影响不言而喻。

说到货币,中国货币的增速,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枝独秀。这么多超发的货币之所以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正因为房地产吸纳了大量的货币。房地产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助力。

房地产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历史进程的原因,因为中国要现代化,就得城市化,要城市化就得建设城市,也就有了房地产的繁荣。也许只有城市化完成之时,房地产的增速才会放缓,注意,是放缓,而不是不增或者下跌。

要助力城市化或者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是必要的,那么货币的宽松也是必然的。

无论是从过去到未来的长远来看,还是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来看,宽松的货币都是必然的趋势,体现在房价上,也是长远的增长。

过去来看,中国每年m2的增速是10%,能够跑赢货币通胀的只有房市,最稳当的也是房市,这点必须承认。

说到人口,其实很简单,城市化,城市化也就是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农业人口向城市迁徙。这些人口包括但不限于大学毕业生、小生意人和农村三四线城市有钱的商人和官员。只要中国城市化没有完成的一天,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加上城市的新生人口,从总体上来看,城市的人口是在不断增加的。一二线城市强于三四线城市,当然房地产主要也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人口增加,需求增加,房价增加。你说,长远来看,房价会跌吗?过去来看,房价跌过吗?

无论是土地、货币,还是人口,长远来说,房价都是上升的。

# 三、房子是什么?

当然,从直观上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

但是,房子拥有居住的属性以外,更多的是**金融属性**和**户籍属性**。

金融属性,投资,升值,回报。

户籍属性,只有拥有了房子,才拥有这个城市的户籍,拥有户籍,才能享受得到这个城市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资源、社保和其他福利。

所以房子,并不仅仅是房子,不但是自己人生在一个城市立足的锚,还是子女的未来。

人生并不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是逃避责任,逃避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是“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到哪里去?”

但,这是精神和思想上的问题,精神和思想上的问题,就要交给精神和思想,不要用来折磨肉体。

肉体上的问题,最重要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所要解决的,**就是房子、车子、婚姻、父母、子女和养老**。这些问题当中,又以房子为重。

要解决这些问题,年轻人就得在社会大潮中拼搏,就得忍受得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忍受得了变态无能的上司,就得忍受得了一餐10元的清贫生活。

我们都知道一群小孩和糖的实验,忍受能力最长的小孩最后能够得到更多的糖。

年轻时候的拼搏和忍耐,是对未来的投资,是未来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糖。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拼搏把房子车子婚姻父母子女的问题解决好了,将来的人生才能相对轻松,才能处在社会中上游。

年轻时候诗和远方,其实是对未来的透支,透支的东西未来是要还的。

在诗和远方的时候认为埋头苦干的人是苟且,当别人过上良好生活的时候,你又在抱怨房价高,抱怨政府不公平,抱怨别人为什么比你过得好。

所以,房子是什么?**房子是普通人的人生之锚,是提高社会阶层的最大公约数,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稳妥途径。**

# 四、买房难吗?

看到这里,你还问要不要买房的,你就问问丈母娘答不答应。

一线城市的房价,要想买房,不是不可能,首先就是要融资,银行贷款、信用卡、个人借代和家庭支持等,但样的方式是不能买来住的,买来是要转手卖了,并且买的是笋盘。不过多的讲,主要还是看看二线怎么搞。因为一个人步子不能迈得太大,量力而行。二线就比较容易操作。

这个社会,杂音太大,年轻人不懂得辨别,人云亦云,不会思考。

一线城市的人说房价高,于是二线城市的人也跟着起哄:高、高、高、高……

年轻人一听,连连摇头,买不起、买不起、买不起。买房是不可能买房的了,这辈子都不可能买房的了……

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在二线城市买个房,还是能够实现的,算一下就知道了。

假设一个省会城市现在房子的均价是1万(不要纠结这个数字),5年之后最保守估计涨到1万5,这是赶上这几年各地大打压,当然实际情况下不会这么理想,涨得会更多。

5年之后要购买100坪的房子,需要150万元,按照25%的首付,需要37.5万。刚毕业,特别是农村上来的孩子,一看,近40万,meimei,这么多,吓死人,我5年那能够挣上40万,而后自己就被这个数字吓到 了。

不慌,我们接着分解,37.5万,平均到每个月是6250元,如果说每个月存上6250元,对于刚入职场的人来说是有点难,我们砍一下,每个月4000元,这4000元是雷打不动的,其他的一切人情开支和生活开支都得给这4000元让路。

5年之后你有了24万,还有13.5万,这个钱怎么来?如果说是工作了5年,14万的钱你都酬不到那就不好说了,父母亲戚朋友借,信用卡刷,等等,方法不一。

所以,买套房并不是很难,只要对自己下点狠心,以上每个月4000元的存款,并不高,刚入场的人,可能每个月工资不多,5000元。但是工作几年工资也是在增加的,况且,进入职场之后,除了正常的工资收入,还会有其他收入,这个不一而足,不要 几年,一年10万以上的收入是能够达到的,那么上面的步骤就可以提前。

只是要做道这点,就得让自己过上一种清贫的生活,但是这是暂时的,值得的。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估算,在实际中,我们可以操作的手法还有很多,0首付,夫妻二人,家庭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的。

在二线城市一下,买房并不难,好处还很多。

30岁之前,还没有一套房,那么就要认真反思反思了。

# 五、其他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了几本时寒冰的书,深受其害。天真的我就没想过买房,等到醒悟的时候,后悔莫及。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才3000多,当时我工作所在的地州房价也不高,也就3000到4000之间,以3500元来计算,100平米的不过35万,首付按照30%来算也才10万多点,不过是三年的工资,三年之后房子还会涨,但是工资也是跟着增加的,不出三年是完全可以买房的,只要自己认真点。那么,之后我就可以把那个房子卖了,在省会城市置业也是方便得多。

可是,那时不懂啊,几年下来浑浑噩噩的,听不买房叫房价高的人的声音,钱也浪费了,什么都没有的感觉。

我另一个同学,他毕业后在省会城市,当时首付要20多万,他给家里借了10万,同学朋友借了10多万,所有钱都是“融”来的,几年下来,房子有了,私人借债也还清楚了。

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对比。

奉劝一句:**年轻人,买房是你的人生头等事**。

停止抱怨,认真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跟着抱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人买房是不是接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sg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