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意: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呢?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孔子回答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
孔子他们的师生关系的确很令人羡慕,看子贡与他的对话生动活泼,当然,孔子带着这些弟子周游列国,相处的时间比家人更长,也等同于他们的家长、朋友,相互之间也是融洽与和谐的亦师亦友关系。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有异议,孔子就恨不得诅咒发誓以明己心,子贡对他怀道不仕感到不解,他也一点儿不藏匿自己的想法,直言待贾者也。
孔子周游列国,本身也是希望能遇到一个明君一个伯乐,有一个可以自由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推行自己的仁治与礼制,把自己的儒家思想推而广之。可惜他一路行来的确个人的确很受欢迎,但却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这种理念。
他说等待一个识得美玉价值的人,只有懂得美玉价值的人才会欣赏美玉,否则对于不相干的人,这美玉不过是一块好看点的石头。对这样的人,不管是藏着还是摆放着,也没有什么意义。
既然没有遇到赏识自己才能的人,那么退而求其次教书育人,同样取得了千古圣名。
钱穆言道,“本章子贡以孔子怀道不仕,故设此问。孔子重言沽之,则无不仕之心可知。盖孔子与子贡之分别,在‘求’字与‘待’字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若有求无待,则将炫之,与藏之相异。”
有施展的机会就尽情地发挥,没有了就怡怡然,安身乐命修身养性。如姜太公钓鱼钓到了周文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他们都是怀瑾握瑜之士,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他们不以美质示人,这光芒也是遮掩不住。而待有需求的人上门,便达成双方的共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