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份新一期30天共修论语正式打卡的第7天,以下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0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弘大刚毅。
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而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学习心得:
这句话现在用的很频繁,用于展现一个人的宏大志向和实现这种志向的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告诫我们,成大事者,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坚定的意志,一个是指引我们的方向,一个是实现的必要条件,需两者相合才好。
02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兴起,开始。
立:成立,建立。
成:完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
学习心得:
这句话展现的是学习的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告诫我们不仅要注重个人修养,还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技多不压身”。
诗、礼、乐的作用是什么呢?
“诗”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性情,使人懂得人生的真义。“礼”能使人行为规范,树立人格,卓然自立于社会群体之间。“乐”则陶冶情操,使修身、治学得以完成。所以说,学诗,懂礼,爱音乐是很好的。
03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简单理解过来就是“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历来争议很大的一句话,大家都批判这句话包含着浓厚的愚民思想。但深挖起来,孔子是开创了有教无类这个教育方式的,他是对所有人都讲课授课的,所以以此解释未必正确,也未必符合孔子的初心,再加上古文没有标点,确实会有一个问题。
由此产生了另外两种解释:
第一种,断句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出来的意思是,孔子说:“百姓如果赞同某件事,那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他们因为不理解而不愿意执行,那就要向百姓解释清楚。”
第二种,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策略。那就可以解释为,孔子说:“老百姓啊,让他们干活是可以的,让他们都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那可就难了。”由此隐身开来,你会发现,如果一件事需要让所有人都理解、都同意、都认同,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正如一句俗语”筑室道谋,三年不成”,意思是在大道旁边筑房舍,过往行人多,七嘴八舌,主人拿不定主意,三年也筑不成。指做事多谋寡断,难以成事。
由此可见,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取之处,关键看我们自己怎么理解。
04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恨,憎恨。
已甚:即太过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很容易犯上作乱;没有仁爱之心、容易过分怨恨他人的人,也很容易犯上作乱。”
学习心得:
孔子所处的是乱世,所以他很担心社会乱,那什么样的人容易造成动乱?
一种是好勇而不安贫的人,这种人喜欢争斗,喜欢抖狠;另一种是对于那些不仁的人过于痛恨的人,为了使他们无所容身,也会惹出祸乱。
由此联想到邪恶这个词,邪恶是什么?邪恶来源于想要消灭邪恶,由此产生了新的邪恶,也就是“好心办坏事”的意思。由此联想到哈耶克的一句话:“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是好的,但是因为在过程中采用一种过分的、暴力的手段从而导致新的邪恶发生。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即便有坏人,但有法律惩罚它,需要走正规的流程,需要程序正义,否则,一旦突破这个底线,那以后当我们成为受害人的时候,就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这也需要提醒我们,面对恶人,不要自己先犯法,要做个理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