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没读懂的,尤其是开篇两部分,梦中套梦,以梦寄哀思。直读到章节的最后才大概猜到其中隐含的寓意。
这次再读,发现了很多好玩的描述,其中如何与公婆相处虽然着墨不多,却很值得琢磨。
先生第一次提到在钱家的身份,用了一个词“做媳妇”,还特别注明“(我爸爸的话)”。说明父亲在其到钱家之前就已经传授过“为儿媳之道”。这里“做”字用的很妙。既为“做媳妇”,有些事情就得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像外人一样对钱家事不闻不问,也不可以真拿自己不当外人。虽然每个女孩结婚时都可能听到过这句话:“嫁过来就是我女儿了,你就拿我当亲妈(爹)吧。”,其实这不过是客套,你要当真了那就错了。
所谓“做媳妇”就是把媳妇这个身份做好。做的过程中就要拿捏得当,有些事情不能太认真。就像做工作,把分内的工作完成,略高于领导预期就差不多。如果关心太过,动不动就扯到公司发展命运,事事都挣出个子丑寅卯来,却未必能得领导欢心。
先生与钱家意见最为相左的事情当属“爹爹让钱老回蓝田当系主任”。先生和钱老都不想丢掉清华的工作,钱老不愿意,但“觉得应当去”;先生则“觉得怎么也不应当去,他该向家人讲讲不当去的道理。”
看看,这像不像现在很多家庭,小家庭的人认为大家长过于干涉了自己的生活,或者某些事情与自己意见相悖,然后必然是据理力争,最后不欢而散,甚至鱼死网破。而先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她先是“等锺书到了钱家去”,免得当面说起产生矛盾,避免尴尬,照顾了自己先生的面子。
再“一一告诉爸爸,指望听爸爸怎么说。”先生本来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跟爸爸说起也是想得到爸爸的支持和更好的处理办法。但是爸爸却“漠无表情,一言不发。”先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于是在和钱老一起回钱家讨论此事时,面对“一致的沉默和难堪的脸色”,先生也只是照例“做媳妇”而已。同情钱老,但选择沉默,因为知道他已经很为难,很勉强,所以不再增加压力和苦恼,不让钱老因为自己的意见再左右为难。
一场可能到来的暴风骤雨因为先生聪慧的“保留见解”而烟消云散。
日常,先生也会带圆圆到钱家“做媳妇”。“带些孝敬婆婆的东西,过去看望一下,和妯娌、小姑子说说话。”所谓距离产生美,偶尔相聚也是相敬如宾。带着给婆婆的吃的穿的表表孝心,跟妯娌小姑唠唠家常,谁家生了娃,哪家娶了媳妇,乃至五号里奶奶被捉了奸,反正都是别人家的事,耳朵里听着,心里想着,嘴巴里却不必说出来,因为难保哪天会传到别人耳朵里去。
在家长里短中保持做媳妇的本分,多听少说,心里明白却不点破,保持距离又不显生分。尽完孝道告辞回家,彼此都留余地和空间。
虽说与钱家保持着不浓不淡的交往,不过作为儿媳,先生依然希望能在公婆心中能有与他人不一样的对待。于是在收到爹爹送的“铜质镂金字的猪符”时,先生自嘲“像林黛玉一般小心眼,问是单给我一人,还是别人都有。”在听到单给她一人时,“就特别宝贝。”可见先生也有如女孩般的可爱小心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