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吵闹打架不休,家无宁日,父母管教无效?四招助你破除困局!

孩子吵闹打架不休,家无宁日,父母管教无效?四招助你破除困局!

作者: 悦然育儿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7:23 被阅读0次

一、打架争吵何时休,管教无效真烦恼

刺耳的咆哮:“干嘛?!谁叫你不读英语的?!”,接着“唉呦”一声惨叫,玲子一阵揪心,又来了!

苗苗揪着弟弟的耳朵,弟弟撕心裂肺喊救命,玲子赶紧上前拉开他们,教育苗苗:“你怎么那么大脾气?好好说话不行吗?说你多少遍啦,还是改不了!”

苗苗争辩:“早就说好今天轮到他读英语的,到现在还没读!”

玲子:“那么小的事有必要那么生气吗?让一下弟弟不行啊?”

苗苗更生气:“凭什么我让他,你偏心!”

玲子头痛无奈,给他们讲再多道理都没用,姐弟经常吵闹打架,疫情期间大家都呆在家里打得更严重。

玲子的头痛来自于她不明白孩子打架背后的原因,采取了无效的管教方式,常见的无效管教方式有以下几种:

无效管教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1、批评一方,偏袒另一方

冲突时大人经常批评大的,偏袒小的,把大的孩子看成是欺压人的斤斤计较的小气包,把小的孩子看成需要保护的受害者,因为很多大人认为大的应该更懂事,应该谦让小的。

所以常见的情景是这样的:

老小挑衅老大,老大气不过追赶或打骂老小,老小尖叫,父母看到后过来责骂老大,老大想争辩几句,父母说:不管你们谁对谁错,你是大的,就应该让着他!

老小躲在父母身后得意扮鬼脸,“不公平!”老大气呼呼地走开。

这种处理方式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大的孩子愤怒而无助,感觉父母偏心,也慢慢感觉到自己是个坏孩子,小的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受害者,一遇到冲突就夸张喊叫,引起父母关注。也破坏兄弟姐妹的感情,对孩子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利。

2、用暴力解决冲突

孩子吵闹打架让父母难以忍受,有些父母直接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父母的想法:让他知道被打有多痛,以后再不敢打人,打人是要受到惩罚的!

这是许多父母的观点:让孩子受点教训,感到痛,才会改正错误。实际上,孩子感觉糟糕,自尊水平低,价值感归属感被爱被接纳的感觉被破坏,怎么可能会表现得更好?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暴力管教下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学到父母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伤害孩子,强化孩子的不当行为,还会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严重伤害,有些孩子变得胆怯退缩,有些变得脾气暴躁、叛逆。

3、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讲道理也是许多父母喜欢用的方法,希望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让孩子改正。

楠楠和小雨兄妹又吵架了,妈妈克制烦躁,慈祥地问:发生什么事呀?

楠楠:小雨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的画笔

小雨:我画了画就还给你啊,怎么那么小气?

楠楠:反正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是不行!

小雨:可是你昨天不是也拿了我的卷笔刀了吗?

……

两个人把前几天的帐也算上,没完没了,妈妈温和地说:两个人都有错,大家互相让一让就好了,兄弟姐妹要相亲相爱才好呀!

楠楠和小雨还是气呼呼的,道理是懂的,但从知道到做到距离太遥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

以上管教方式不仅没有解决孩子吵闹打架的问题,也没有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给孩子造成伤害。在处理前我们先要明白孩子打架吵闹的原因。

二、孩子吵闹打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家庭管教方式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曾经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个类型——专制型、权威型、放任型、忽视型。

权威型父母容易将孩子培养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的性格;

专制型父母容易导致孩子畏惧、情绪化,不善与人交往;

宽容型的父母的孩子容易自由表达感受,也可能因为父母过于宽容而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

忽视型父母培养的孩子在这种教养类型下成长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

有些父母对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干涉过多,方式不当反而激发孩子间的矛盾。

著名的育儿专家李雪也在她的文章中提出:如果孩子的矛盾,大人不恰当地介入或过分介入,会对孩子造成打扰,阻挠孩子的体验,是一种严重侵犯孩子边界的行为,后果很严重,相反,如果大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在矛盾中尽情体验,孩子在矛盾体验中会逐渐明白彼此的边界,习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2、父母不良的示范作用

如果父亲或母亲脾气暴躁,控制能力差,会使孩子也有类似的性格。父母的行为粗暴,经常争吵、打架,发脾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也会使他们脾气粗暴。

在一次活动中,老师邀请学员们写下自己、配偶、父母、孩子身上的三个特点,结果发现,很多人的特点跟父母的相近,甚至有人写的是一模一样;孩子身上很多特点跟自己或自己配偶很接近。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或性格,父母想想自己身上有这些问题吗?

3、孩子缺乏处理冲突的技巧和能力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和矛盾,孩子间也是,没有经过学习和观察,孩子还没学会怎样解决问题,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和兄弟姐妹间的冲突,对各种解决办法和后果也不清楚,不懂得换位思考。

很多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孩子需要的是学习榜样和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那么,怎样有效解决孩子间的吵闹打架?

三、先联结再解决问题——解决孩子间吵闹打架的四个方法

【温馨提示】每个方法的前提:看到孩子争吵打架时,不急着上去劝,父母先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只留平静的心,专注于当前问题。父母做好榜样,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同时提醒自己:孩子争吵的背后是渴望被看见被爱被接纳。

仅仅做到温馨提示的内容就对孩子的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1、用倾听认同感受,疏导孩子的情绪

简·尼尔森说:在解决问题前先建立连接,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与孩子建立联结,增加亲子间的信任度和亲密感,父母才能积极影响孩子,亲密的联结让父母和孩子都有归属感。

倾听是非常好的建立联结的方式,在倾听时要做到:

①允许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在文章开头的案例中,苗苗愤怒失望,弟弟害怕。

接纳孩子有各种情绪,在倾听时放下批判,不急着劝说和解救,很多家长不忍心看到孩子愤怒失望。不舍得孩子受苦,急着提建议和教育,反而不利于孩子感受和调节情绪。

②看见情绪,表达情绪

关注孩子的感受,看见孩子的情绪并且告诉他们,感受到大人的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得到疏导。

文章开头的案例中,玲子对苗苗说:你看起来你很生气,你愿意到阳台呆一会儿,或者去楼下打打球发泄一下情绪吗?

认识到感受与行为的区别,让孩子知道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

2、用拥抱建立联结,传递爱意

心理学家哈洛著名的实验:他把一些小猴子从妈妈身边抱走,带到两个假猴子身边,用假猴子做它们的“代理妈妈”,这两个假猴子一个是坚硬的铁丝做成的,一个是柔软的绒布做成的,铁丝妈妈身上有一个奶瓶,小猴子饿了就会到铁丝妈妈那里找奶吃,但大多数时候小猴子还是愿意和绒布妈妈在一起,吃饱奶之后,就紧紧依靠在绒布妈妈身边。

实验数据表明,铁丝妈妈的小猴子会消化不好,如果没有绒布妈妈,受到惊吓的小猴子就会团成一团,颤栗,吃手指等。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要经常给予孩子拥抱、亲吻等身体上的接触,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幸福感。并关注和留意孩子的情绪,及时给予回应,让孩子感觉到爱意和亲密。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拥抱是传递爱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昨天女儿跟她弟弟因为一件小事争吵。

我跟女儿说:“妈妈看到你在生气,妈妈抱抱你好不好吗?”

女儿一开始有点抗拒,但我抱着她,她慢慢放松下来,还拍拍我的背。

我说:“宝贝,妈妈爱你。”

在女儿感觉好起来后,问她: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安慰弟弟吗?

女儿还不肯,我说,没关系,等你愿意的时候再一起来。

然后我过来拥抱弟弟,小男孩一开始有点僵硬,但慢慢放松了,同样对他说:孩子,妈妈爱你

在孩子间争吵打架时,最好先安抚大的孩子再安抚小的。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接纳,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变得好起来,感觉好才会做得好,解决问题就会更有效。

3、用游戏增进情感,学会换位思考

《游戏力》提到: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获得成长的主要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世界,培养自信和力量,并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

孩子们的情绪得到平复以后,设定情景,让孩子们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从另一个人的视角看事情,学会换位思考,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阿杰和阿龙兄弟俩抢玩具,一言不合又打起来,在客厅翻滚,最后大一岁的哥哥阿龙骑在阿杰的身上,拳头往他的身上招呼,毫不留情,像对仇人一样。

爸爸把两个孩子拉开,在两个孩子冷静了以后,爸爸决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

爸爸说:“我们把今天的打架的事再重新演一遍,看看有没有其它办法解决。两个人角色互换,阿龙演阿杰。”两个孩子感到非常新奇。

阿龙:(在玩玩具)

阿杰:(站在阿杰的旁边,拿走一个积木人)

阿龙:还给我

阿杰:不

阿龙推阿杰,阿杰一拳打过去

阿龙:痛死了,你真打啊

阿杰:你打我才叫痛呢!

爸爸:看起来打架大家都痛,有没有不痛的解决办法?

阿龙:我借积木人给阿杰玩5分钟

爸爸:很好,你想出了第一个办法。谁能想出第二个办法?

阿杰:我把我的玩具拿过来一起玩。

爸爸:嗯,这是一个不同的办法。还有其它办法吗?

孩子们每提出一个办法,爸爸都认可他们的想法,再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办法,孩子们天马行空,想象力很丰富。后来两个孩子开心地一起玩玩具。

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够帮助孩子不断地尝试新办法,练习思考一个问题多种解决办法,让孩子们看到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结果和感受。

4、用启发式提问引发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问题也叫苏格拉底法,把问题交给孩子,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带来什么后果。

如果父母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戒备和逆反心理,但是如果孩子参与思考讨论,搞清楚事情的因果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往往很有效。

楠楠和小雨兄妹又吵架了。

第一步:了解了两个孩子的问题

妈妈问:发生什么事呀?

楠楠:小雨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的画笔

小雨:我画了画就还给你啊,怎么那么小气?

楠楠:反正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是不行!

小雨:可是你昨天不是也拿了我的卷笔刀了吗?

……

两个人把前几天的帐也算上。

第二步:问他们的心情和感受:你们现在感觉怎么样?

楠楠说:我不高兴

小雨说:我也不高兴

第三步:鼓励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大家都想高兴吧?谁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大家都变高兴呢?

在孩子想办法的时候,妈妈认真写下两个孩子想出的办法。

楠楠说:我可以借你画笔,但你要先问我

小雨说:问就问呗,我也可以借卷笔刀给你

妈妈问:现在大家开心了吗?

孩子们说:开心了

最后一步:帮孩子们体会

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刚刚的行为就是分享。

孩子们通过这件事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学会了什么是分享。

总之,多孩子的家庭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打架冲突是正常的现象,冲突也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怎么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们有了很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人际关系将有极大的帮助,冲突变成孩子成长的机会,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关键。

做智慧父母,欢迎关注:悦然读书育儿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吵闹打架不休,家无宁日,父母管教无效?四招助你破除困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wn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