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的孩子们都过了五岁,但我知道,我的“功课”做得不扎实,甚至是不及格,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直是我在抚养、教育孩子上的常态化心态。
实际上是想着能继续“吸纳”些“能量”,在以后的岁月里少犯些错误,多做点积极的、正能量的事,不止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更是自我成长和提升。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每个阶段都会有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重要且紧急”事项,教养孩子这件“重要”的事差不多要占据人生超过一半时间了,并且其“紧急”性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慢慢递减。
如今,我的这件“重要且紧急”事项正次处于高峰阶段,两个孩子,年龄差带来了时间差,给了我精力差的喘息机会,一边庆幸着,一边还得谨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
打开听书选择界面,选择一系列亲子教育有关的书籍,虽说之前都听过,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需要“被善意的提醒”,“书籍”提醒是所有提醒中最温和、效果也最持久的一种方式。比如《父母的语言》作者是达纳·萨斯金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童年的秘密》作者是意大利鼎鼎有名的蒙台梭利,《儿童自然法则》作者是法国人塞莉纳·阿尔瓦雷斯。
经典的书籍中有太多相通相似之处。
1.教育孩子最佳时机是5岁前
这在《关键期的关键帮助》这本书中,李跃儿教授也有过相似的观点。5岁之前的孩子,各自关键期的有序确立几乎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蒙台梭利这一派的观点认为,对于我们人来讲,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基因的影响还要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呢?
我们人类生下来的时候,大脑是那么空白,什么都不会?因为它要为我们后天适应外部环境留下足够的空间。人的大脑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教育,孩子的大脑都在不断地构建。
蒙台梭利说“一个人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是今后人生的总和”。这一时期孩子们学会了情感、语言、色彩,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含有巨大信息量的东西。
下面这一组数字会让你我都看得目瞪口呆:
一个孩子的头脑当中大概有1000万亿个神经突触,每秒钟他们会建立700~1000个新的神经元联结。我们与孩子一起生活,能不停的跟孩子们对话、交流,给予爱和关照,就是在帮助孩子们重新构建他的大脑。
所以,抓住了学龄前孩子的教育,差不多就等于抓住了教育的2/3。这也正好应合了“与其在教育的下游抗洪救灾,不如到教育的上游去植树造林”。
2.幼儿时期混龄特别重要
这在幼儿教育里显得特别重要,多孩家庭更容易实现。
想想看,当我们离开了学校以后才发现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一定是混龄生活的。遗憾的是我们求学时期在班里没有跟不同年龄的人打过交道,都是跟年纪相仿的人在一起,形成的大多是竞争,这也是为什么班级里的竞争特别多而合作特别少。
但是当这个班上有3~5岁的孩子,有年龄差距的时候,帮助就出现了,有领导力的人就出现了,所以互助的氛围就会非常浓厚,而且孩子们学会了怎么跟不同年纪的人打交道。
相互帮助永远是不衰的定律,竞争是暂时的。
连任正非这样大腕人物就曾在《面对面》谈话录中直言不讳的指出,哪怕美国打压我们的核心技术,一旦我们到达“山顶”之后,还要学会和他们拥抱,……一语中的,足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方从哪里来,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甚至不同国别,这合作的意识就是要“从娃娃抓起”。
3.管住嘴巴,少发火
萨提亚曾说过,“母亲决定了这个家庭的风水”,母亲情绪平和,则家庭生态环境风调雨顺。父母合力才能撑起家庭的风和日丽的天空。父母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孩子在家里就会经常遇到遇到父母吼叫,遭遇父母高压的管教,甚至是体罚。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导致理智和自律性随之下降,甚至会减少想象力,减少对于艺术的感知力。
不少教育家,尤其是儿童教育家呼吁家长不要给孩子找事,很多家长就是天天“欺负”孩子。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自制力弱,或者学习不专心?因为他每天至少分80%的精力来对付自己的家长,脑子里琢磨的就是怎么能够从家长那儿把手机偷过来,再玩一会儿,怎么能够让我爸不生气,怎么能够少挨一顿打。每天大脑高度紧张,他怎么能够学得好?
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期额叶前部皮层的严重压力刺激,或将造成脑神经受损,影响大脑发育,减少脑神经元联结的新建数量。”
“幼年额叶前部皮层过度刺激,成年之后,面对重大难题时,他将难以控制情绪、缓解冲动、调节心理压力。脑成像显示,相比大脑发育未成熟的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焦虑、易怒、易激动的成年人面对巨大恐惧时,额叶前部皮层的活力很弱。”
果然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4.儿童自然法则
《儿童自然法则》的作者塞莉纳在自己的书中归纳了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
第一条叫作从体验中学习;第二点,他人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第三个叫混龄教学不可少; 第四个内在动力(与“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观点不谋而合),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这就是价值观,所以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内在动力,不要随便用物质奖励,这容易让孩子产生大量的取悦家长、取悦老师的行为;第五个法则,犯错很重要,我们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有人犯了错,我们只关心从错误里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指责或者惩罚,这时候孩子学得就会很快(这一观点《父母的格局》中黄静洁老师也说过,“让孩子们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第六个法则,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第七个法则,关注每年四季,让孩子们回归、重返大自然去寻找四季;第八个法则,丰富而非过分堆积的环境;第九个法则,留时间放空,允许孩子胡思乱想;第十个法则,睡眠至关重要;第十一个法则,有意义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第十二个法则,自由活动不可或缺,一定要给孩子留大量自由活动的时间;第十三个法则,紧张感是“毒药”。
以上每一点都是教养孩子的金科玉律。
5.不要小瞧自控力和执行力
樊登老师在许多书中都说“一个人的自律水平始于自尊水平成正比的”。
一个孩子从儿时起能够建构合适的自控力和执行力,会正向影响一生。
比如:整齐有序的空间比成绩更重要。
因为整齐有序的空间代表着这个孩子的大脑有约束力,他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
关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我从书中摘录一下几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语言和感官的能力在一岁以前处于非常重要的敏感期。3~5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执行力的培养。孩子的执行力代表着他的记忆能力、自制力、认知灵活性。并且自制力比智商(IQ)更有预见性。
独立性看什么?看他能不能够跟着做家务,能不能解决很多家务问题,能不能给父母做帮手。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地准确示范,给孩子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等待,就是当他不高兴的时候,父母可以帮他反映情感,可以教他怎么说,一遍一遍耐心地示范,情绪可以被看到,合理要求得到满足,孩子的自控力就能在表达和等待中得以提升。
总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有时候,孩子看起来什么都没学,但他其实一直在学习。蒙台梭利理论核心的一点就是告诉你,大人的学习能力没有孩子强,因为你的大脑里的神经突触已经被修剪得差不多朝一个方向去了。
然后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护自己,学会回归自我。
一首歌词里说过,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放弃天长地久。
爱并不是生存的奢侈品,爱是生存的必需品,一个人的头脑要健康地发育,是需要爱来滋养的,爱是人成长、成熟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教养孩子是一项超级复杂的工程,需要终身去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