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饭,这大概是所有妈妈烦恼的头等大事了吧。春节回家,见到弟媳的孩子七岁多了还在喂饭,一顿饭吃过二小时,孩子吃饭不在餐桌上吃,一边玩手机一边吃,弟媳喊一句,孩子过来吃一口,接一口饭,放在嘴里半天不嚼,弟媳一边喂一边不停的打骂孩子,一餐饭真是急坏亲娘又打坏了娃。
喂饭.jpg
我相信也有许多其他的父母有类同的问题,那要如何解决呢?
1.相信孩子,吃饭是自己的事情
许多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吃好,吃饱“都是不太愿意让孩子过早或自己吃饭的,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孩子吃得慢,孩子太少不会拿勺子,孩子把饭撒了等等理由。回头看看这些所谓的理由,都是因为不信任孩子,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好饭,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吃好饭。这些都是家长的限制性信念。
佛教说“本身具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资源。
孩子一生下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吃奶,但一抱到妈妈怀里,他就本能知道要喝奶。
NLP前提假设的12条中,人生三类事,自己、别人及老天的事。
爸爸妈妈,无论我们的动机多好,都应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是单独存在的一个人,他也有界限,我们培养孩子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让孩子有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所以,孩子吃饭的事,是别人的事,我们只能提建议,相信他有能力自己吃饭,并且尊重他的选择。
自己吃饭.jpg
2.给孩子看到吃饭的价值
人做一件事情总是被价值推动在做的。孩子也有在乎的价值:神秘,新奇,开心,刺激,节奏快,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竞赛,可以得到肯定,能帮助人,证明有能力.
如果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能获得这些元素,自然孩子就会主动去做.例如让孩子用餐的过程中感到开心,新奇.可以让让孩子一起摆餐具,装饭,摆菜;一家人一起上桌,一起离开桌子,吃饭的时候可以让每个人说说今天开心的事,一起比赛谁吃的米饭多,青菜多,肉多,谁吃的肉最大块,谁最先吃完饭。然后每餐总结用餐的时间和孩子用餐的情况,给予及时肯定。如"爸爸妈妈看见宝宝今天吃了五条青菜,比昨天多吃了二条";"宝宝今天帮助妈妈摆菜了,宝宝是妈妈的小帮手";"宝宝今天讲的幼儿园的丢沙包的游戏真好玩,感觉宝宝今天过得很开心哟,听到宝宝把游戏规则说的很清楚呢";"宝宝今天吃饭最快,餐桌上没有掉一粒饭,宝宝可以自己吃饭,我们一起为宝宝鼓掌"。从孩子的行为,情绪,能力上看见,肯定。
开心吃饱饭.jpg
3.给孩子有选择和灵活的用餐规定
规定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价值和实现信念。
于此,我们给孩子制定吃饭不准说话,吃饭不能掉饭,要多吃青菜,15分钟要吃完一碗饭,中餐一定要吃完二碗饭。我们做这些规定给孩子的时候,想想你是否征得孩子同意了,让孩子有选择了吗?否则就是你一个人在自描自画,一个人在演独角戏,主角都不在,你能怎样演呢?灵活的坚持规定,让自己和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性,才显示我们有能力。否则孩子就成了我们投射的内在父母了。这时爸爸妈妈的语言模式就是:我是对的,我是好的,这件事,我是为你做的,我为你做这么多,你怎么就不按我说的来,你要按我说的来做。如:我就是让你吃饭不准说话,这是吃饭礼仪,我是对的;我就是让你要吃二碗饭,为了你的身体好,我是为了你好;我就是要你15分钟内要吃完饭,你要按我说的来做,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没有商量,没有道理,没有选择,你就要听我的,这是不是特像一个蛮不讲理,叛逆的“小孩”身份。
人们做任何事情,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避开痛苦。
--- 弗洛伊德
灵活的坚持,坚持的灵活,在我们与孩子组成的系统中,越灵活的一方越有能力,有能力代表着在一件事情中总是让自己有选择,与其急坏亲娘又搞坏娃,搞死自己又祸害娃,不如从以上三个方面去做。在与孩子组成的系统中谁痛苦谁改变,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追求孩子和自己的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人生路上,智慧如您,相信您有能力懂得选择。
轻松,满足,成功,快乐.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