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5:六六大顺
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汪氏教学法”上面,数字游戏5是加法乘法两个升级版,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部分家长急于求成,一味攀高,前面的基础还不巩固,就急着冲后面的难题。
这次在知乎上写《小学数学家长辅导》,把这两个升级版分别放在了两数相加和两数相乘的后面,其目的,是为了让家长先一气呵成看完,再分两步走完,同时,我也做了强调,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走稳了第一步,再走第二步。
关键,还是取决于家长,家长把握得好,怎么介绍都行。
六六大顺,就是从1连加到36,得数是666。这是一个传统的珠算训练方法,我小时候上私塾就学过,包括从1加到100等于5050,都是学珠算加法必须练的,反反复复练熟了,所有的加法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搞题海战术。
今天,学习汽车驾驶,不也是这个方法吗?那教练教你学开车,还需要把你带到全中国到处跑啊?每个省每个市都跑到?不需要!就是训练场那块小地方,所有要点都在里面,在训练场里面玩熟了,再上马路选几段要道练过关,就行了。在训练场训练,相当于做基础题,由不会,到会,再到熟练;基础题滚瓜烂熟了,再到选定的马路上冲难题,毕竟马路上状况大不同啊!这个时候,可以分为两块来说:一块是,你对汽车本身的驾驶已经很熟练了,甚至熟练到了人车合一的地步,启动停车、前进后退、直行拐弯、爬坡下坡,等等等等,你甚至连想都不用想,你就能够处理得很好。然后,带着人车合一这个本事,这个基础,你在教练的陪同下,上了马路,来到了关键地段,来解决各种各样随机出现的难题,这个时候,你要关注的仅仅是、仅仅仅仅是:马路上各种难题题型的变化,还有这些难题的解法!
还有呢,传统的这种训练设计,压缩进去了许许多多内涵,包括自主学习的方便性,包括自我激励的精神动力,甚至还包括对自然资源的用度节省,等等等等,都蕴涵在其中!你比如说,这里面的每一个加法你都会了,你就不需要别人指点了;这个最后的得数你也知道了,你就不需要对标准答案了;你打算盘今天比昨天打得快,甚至卯时比寅时打得快,甚至一遍快于一遍,你就会很有成就感,越打越想打;你自己认为已经打得滚瓜烂熟了,你就会找小伙伴们比试比试,一比试,发现小伙伴当中还有更快的,你就会回来再练习;就算你已经在小伙伴当中最快了,可是,你知道隔壁小宝只比你差那么一点点,而且小宝正在抓紧练习想超过你呢,你怎么办?……而且,在这整个训练过程当中,你只需要一把算盘而已,根本不需要今天消耗这种东西,明天消耗那种物品,而且,这把算盘,也许你父亲小时候用过,现在他也还在用呢!说不定,连你爷爷都用过呢!
好了!闲话不说了!只是,闲话不闲哪!这个理念,我也是很具体、很具体地贯穿到了各项训练当中。你看:抓基础!抓基础!抓基础!你看:抓动力!抓动力!抓动力!你看:把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简简单单地解决!把一举得高高的!把三反得多多的!你看:就连节约原则,我也是毫不含糊地贯穿到底!连运算训练、连许许多多训练加在一起,也仅仅是用一副扑克牌而已,甚至,还不需要一副完整的扑克牌呢!
这个传统的六百六十六训练,训练过我们的祖祖辈辈,我将其改编了一下,希望能够用来训练我们的子子孙孙。
怎么改编呢?
这样改编:笔算!只列竖式!训练加法的准确率!训练加法的稳定性!训练加法的笔算速度!训练整体卷面!训练专注力!训练耐久力!以及其他。
具体操作:
1、在白纸上列竖式,每一道竖式一定要写上加号,这样一个是规范,再一个就是书写符号前后一样多,便于比较书写速度快慢的时候有可比性。
2、前一个竖式的得数,可以直接作为后一道竖式的第一个加数,例如:第一道竖式是1加上2等于3,第二道竖式直接写加上3等于6,就行了。这样,整个过程走完,就成了一列一列连起来的竖式,刚刚开始,这一列一列竖式可能是歪歪扭扭,稀稀拉拉,逐渐逐渐,就会变得齐刷刷一条线,非常养眼。
3、也是1秒1个字发口令:5、4、3、2、1、冲!冲字出口,同时按下秒表计时,孩子36加完并且写好了得数,家长同时按秒表,报时,看这一次用了几分几秒。不管得数对不对,一天只训练一次。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5秒……10秒……15秒……20秒……25秒……30秒……就是每5秒钟报一次时。这样做起码可以一举三得:一个是陪伴孩子搞“中长跑”,二个是有催促催促制造紧张氛围的作用,三个是故意施放干扰。刚开始,孩子们说汪老师你别报时间了,有干扰。我说我就是要报时间,就是要干扰你们,而且以后还要越报声音越大,我可以施放干扰,你们就不能够真的被干扰!渐渐地,不管我怎么干扰,孩子们都是静静的!而且还反过来要求我报时,我报时,他们心里就既安静又踏实,什么时候算到了什么地方,前后有比较,越算越准确越稳定,越算越快!
4、目前本处最快纪录:2分16秒。也是2017年暑假由那个三年级升四年级的男生创造的。由于特训班时间有限,加上孩子们需要训练、需要矫正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个练习,分配的时间很少,几年来各个年级也好,同年级各个孩子也好,差距太大,有的甚至很难算对,有时算对又不太稳定,有的刚刚比较稳定,要提高的时候,特训班时间就到了。所以,暂时还没有找到其大致规律,也就没有设定及格标准和优秀标准。
谢谢大家!
(待续)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汪氏教学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79064/e2fe87d4a0ea781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