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上就成爆文的简书首页优秀作品荟萃暮潇潇诗文
愚忠不改历坎坷——斯大林亲信莫洛托夫沉浮录(三)

愚忠不改历坎坷——斯大林亲信莫洛托夫沉浮录(三)

作者: d93b88e8f3e5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4:37 被阅读661次

    文|陆霖


    05

    1949年1月,波林娜被捕,关押在内务部的卢比扬卡总部监狱。

    莫洛托夫不失机时地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

    “斯大林同志:在中央讨论把日姆丘仁娜开除出党的建议时,我弃权了。我承认这在政治上是错误的。我声明:对此问题经过考虑后,我赞成中央的决议,这个决议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并教导我正确地理解共产党员的党性。此外,我承认自己负有严重的罪责,因为没有及时制止自己的亲人误入歧途,去和米霍埃尔斯之流的反苏民族主义者保持联系。莫洛托夫。”

    此时,他的妻子正在审讯中备受折磨。在原克格勃的档案中,至今保存着审讯波林娜和找证人与她对质的三大卷材料。对她的指责是:长期与犹太民族主义者保持联系。

    据审讯人员事后说,波林娜表现得象个真正的革命者。她对一切污蔑不实之辞矢口否认,甚至不承认去过犹太教堂。

    在斯卢茨基与日姆丘仁娜当面对质的记录中写着:

    ——审讯员:证人,请说明您的身份。

    ——斯卢茨基:我是负责莫斯科犹太教堂事务的二十个领导人之一。

    ——审讯员:您曾说过,1945年3月14日在犹太教堂举行祈祷仪式时,日姆丘仁娜曾经出席了?

    ——斯卢茨基:是的,我说过,我再次证实……我们犹太教堂的规矩是这样:男人们在楼下大厅里,妇女们在二楼。为了她,我们做了例外,在大厅中给她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荣誉位置。

    ——波林娜:我没有去过犹太教堂,这都不是真话。我可以告诉你们,自从我在1914年参加布尔什维克与邓尼金匪帮进行斗争的时候起,我就再也没进过犹太教堂做祈祷。

    审讯人员又找来一些人作证,说她积极参与了在克里米亚建立一个犹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计划,事实确实如此,但她也否认了。因为她不能告诉审判员,说那是斯大林的旨意,那有损于党的形象和党的利益。何况即使说出来,又有谁会相信,到头来只会加重自己的罪名,落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只有在审讯员问她,是否说过自己是“犹太人民的好女儿”时,她很坚决地回答道:“是的,我说过我是犹太人民的女儿,那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波林娜被流放到遥远的库斯塔奈集中营,囚禁在单人牢房里。囚室终年不见阳光,食物粗劣而不够份量。看守每天一声不响地送三次饭,其余时间就是一个人独自呆在死一般的沉寂里。并非每个人都受得了单独监禁的折磨,娜佳的姐姐,斯大林的大姨子安娜·阿利卢耶娃就因为长期的单独监禁而精神崩溃,最后由于幽闭恐惧症死在医院反锁的病房里。

    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四年,波林娜不止一次见过死神的阴影,但她没有死,也没有发疯,坚强的神经使她挺过来了。其实,监狱里暗中不乏窥视的眼睛,跟踪她的密探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想听到她的“反动言论”,并把它源源本本地报告给上司。可是,坚定的波林娜连一句离经叛道的话也不说。

    除了极少几个人,集中营里无人知道这个代号为“12号”的女犯为何许人,更不会想到她与莫洛托夫有什么关系。后者的名字紧挨着斯大林,天天出现在苏联的报纸上、广播里。如果有人说她就是莫洛托夫的妻子,也不会有人相信,因为这毕竟在太荒谬了。

    政治舞台的幕后完全是另一回事。妻子被捕后,莫洛托夫就完全失宠了,斯大林还不时给他找点小麻烦。

    苏联国家科学院给莫洛托夫发了一份电报:“亲爱的莫洛托夫,院士们都请求,希望你不要拒绝当选科学院名誉院士。我请你答应。院长德鲁日科夫。”

    莫洛托夫礼节性地回了电:“我表示深深的谢意……你们的莫洛托夫。”

    他立刻就收到了斯大林一封电报:“我对你的电报表示惊讶。难道你真的为当选名誉院士而兴高采烈?你署名‘你们的莫洛托夫’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你作为高级国务活动家,应该考虑自己的的行为是否得体,而不要追求肤浅的虚荣。”

    莫洛托夫连忙表示忏悔:“我的确犯了愚蠢的错误……感谢您来电指正。”

    1949年,莫洛托夫被免去了外交部长的职务,他仍然留在政治局里,但重大问题的决策再也无权过问了。斯大林不想见他,再也不邀请他到别墅去。

    莫洛托夫的女儿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无情的现实使她具有双重身份:老革命家的女儿,同时又是“叛国分子” 的亲属。在支部大会讲座她的入党申请时,她只能这样痛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

    ——父亲: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依洛维奇·莫洛托夫,苏共党员,副总理。

    ——母亲:没有母亲……

    06

    1952年秋天,斯大林已患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身体每况愈下。也许,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急于倾吐多年的积郁。在十一月,他突然向女儿提起了妻子之死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他认为,娜佳故意用死来惩罚他,她留下一封充满控诉和谴责的信,不光涉及家庭矛盾,还涉及政治问题,她多年来早就成为政治上的反对派,她是作为他个人的敌人离去的。

    毕竟妻子死去二十年了,提起往事他已不带多少怨恨,相反还有点可怜她。但是他恶狠狠地诅咒那些对她的死负有罪责的人:在在清洗中自杀的巴维尔,还有关在狱中的波林娜。他认为波林娜出门去追娜杰日达并非是出于责任感:第二夫人应当劝慰第一夫人。即使劝慰,其方式一定很独特。当时,波林娜对娜杰日达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很了解,可能对她作出致命的暗示……

    这些诅咒对莫洛托夫夫妇而言,无疑是新的灾难的开始。

    不久,苏共十九大召开了。在中央全会上,斯大林向莫洛托夫发起了猛烈攻击。当着全体代表,他怒火冲天地谴责了莫洛托夫战后的一系列行为,责骂他是胆小鬼,软骨头,怀疑他是最有可能向帝国主义投降的人,也就是斯大林认为最危险的人。斯大林凶狠的语调、愤怒的情绪使与会者谔然和震惊。他们甚至感到,这种愤怒会直接危及莫洛托夫的生命。

    莫洛托夫坐在主席台上,距斯大林仅两米远。他脸色苍白,呆若木鸡。本次党代会指定他致开幕辞,他本以为这是重获信任的迹象,谁知突然间情况完全变了。斯大林讲话之后,他走上讲台,为自己进行辩护,但无济于事。接下来的选举中,他虽然进入了36人的主席团,但没有进入9人的主席团常委会,他被公开排除在新的领导核心之外,彻底倒霉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党代会刚闭幕,国家安全部门很快创作出“犹太复国主义案”的连续剧:凶恶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琼特”,还在三十年代时期就开始活动了。 它在1948年经受了打击,但没有被彻底消灭。随后它的代理人勾结美帝国主义的忠实奴仆卷土重来,渗入各级政府机构,毒化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如今它的新阴谋集团——主要由犹太医生组成——正在酝酿杀害苏联国务活动家的计划。

    在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已潜入了国家政权的最高领导层这个故事中,必须有波林娜出场。但至少在目前,斯大林还不想让波林娜过早的露面。她应该是唱压轴戏的主角,通过她的出场,可以把整个剧情推向新高潮:由于过她的关系,莫洛托夫也被召募为该组织的代理人。然后,还可以把更多的人物拉进这出戏。

    那时,已经准备好了要审讯一大批著名的犹太人医生。根据斯大林的指示,阴谋应该是直接针对向他本人的,他把自己的私人医生也拉进此案,维诺格拉多夫教授因此被捕入狱。审讯人员得到的命令是:“使用一切方法,无情地向被捕者施加压力。”

    1953年1月下旬,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行动小组赶往乌里茨基区的集中营,把波林娜从流放地押回莫斯科,投入卢比扬卡监狱。那时,众多被捕者已经按照审讯要求提供了规范的证词,其中许多是针对波林娜的。现在要做的是迫使她就范。

    这是波林娜苦难生涯中难以言表的日子:车轮般的提审,长时间的折磨和拷问…… 她所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被记录在案件卷宗中。审讯者不断提及莫洛托夫的名字,向她暗示他在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逼她在事先拟好的供词上签字。但她从来都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好党员,丈夫的好妻子,她决不会把他牵连进去……。

    被排除在权力圈子之外的莫洛托夫,已经在思想上作好了最坏的准备:作为外国间谍被斯大林下令逮捕、审判并处决,一如过去的两次大清洗那样。但是,他内心虽然感觉委曲,但是并不怪罪斯大林:一切都是那个阴谋家贝利亚作祟,主人受了蒙蔽,他对领袖的忠心永远不变,即使蒙冤而死,也心甘情愿。

    07

    1953年3月1日夜晚,住在孔策沃别墅的斯大林突然中风,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尽管全力组织抢救,但领袖一直没能恢复知觉。

    莫洛托夫正患着流感性肺炎,他强支病体来看望自己的老战友。过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使他不能光顾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人阻止他了。

    莫洛托夫看着濒于死亡的斯大林,心中非常难受。压抑的气氛和衰弱的身体不允许他呆得过久,他只得回到病床上。过了两天,莫洛托夫精神好了一些,他又来探视了两次。

    莫洛托夫在斯大林遗体告别仪式上

    3月5日晚上,死神终于降临到斯大林身上。苏联领导层重新组织了权力核心: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三驾马车”。莫洛托夫重新进入主席团常委会,并恢复了外交部长职务。

    莫洛托夫开始为波林娜的获释而奔走。他首先拜访了赫鲁晓夫。在莫洛托夫看来,赫鲁晓夫虽然有点圆滑,但还不失为一个比较正派的人,他对之并无恶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赫鲁晓夫虽然在新领导集团中名列第五,但他多年担任莫斯科市党委书记,对首都的党政机构有很强的控制力,是颇有实力的人物。而且在战争时期,他与几个方面军的高级将领关系密切,可以得到军队的支持。连马林科夫、贝利亚也对他另眼相看,竭力拉拢。

    莫洛托夫直截了当地告诉赫鲁晓夫,波林娜还活着,这使赫鲁晓夫感到十分意外。那些得罪斯大林的人往往难逃一死,这次可算一个奇迹。莫洛托夫接着表明了态度:在逮捕妻子的问题上,他从来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见。至此,他虽然没有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但含义已经很明显了。赫鲁晓夫谨慎地没有作出任何承诺,但他深谙莫洛托夫的性格,此事一经提出,必然很快要出一个结果。

    3月9日,在莫洛托夫生日这天,红场举行了斯大林的葬礼。苏联的三位新领导人登上列宁墓,向斯大林致悼词。

    莫洛托夫走上讲台,心里感到由衷的悲痛。对于的斯大林的巨大才干、坚强意志、无可比拟的威望和魅力,他始终深为钦佩。从字面上看,莫洛托夫的悼词与别人没有多少区别,但在他的声音和神态中有一种深沉的感情流露,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例行公事的讲话中所没有的。在场的许多人感到,莫洛托夫对斯大林的去世怀有真诚的悲痛。

    莫洛托夫走下列宁墓,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向他表示生日祝贺,并询问他希望得到什么礼物。莫洛托夫冷冷地说:“把波林娜还给我。”然后径直而去。

    贝利亚驱车前往卢比扬卡,去为莫洛托夫筹办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他派人把波林娜带到办公室来。四年的铁窗生活,波林娜已变得难以辨认,出现在贝利亚面前的女人脸色苍白,面目浮肿,虚弱的身体裹在破旧的棉衣里。

    贝利亚立即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不顾囚衣龌龊,热情拥抱了他的客人,并叫道:“波林娜,你是苏联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波林娜一眼见到令人生畏的贝利亚,心里就充满恐惧,已经准备遭受更大的不幸。她受不了这种突然的转折,从贝利亚身滑下来,倒在地板上昏了过去。

    她不久苏醒过来,在恍惚中得知:斯大林已经去世,中央正着手给一部分蒙受冤屈的人平反……无所不能的肃反工作者很快给她弄来新衣服,力图使她变得体面些。波林娜还没有完全适应眼前的现实,她木然地任人领上汽车,驶向回家的路。只是在见到前来迎接的莫洛托夫时,她的眼泪才失去了控制。

    莫洛托夫抱着衰弱的妻子,心里十分内疚。在妻子受难的日子里,她从未在斯大林面前为她说过一句话。这毕竟不乏先例,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就经常缠着斯大林,痛哭流涕地哀求释放他的老伴——正在服苦役的叶卡捷林娜。也许是斯大林被缠得不耐烦了,他的要求得到满足。但莫洛托夫不能这样做,他的原则和秉性都不允许他这样做。

    波林娜(左)出席铁托夫人约婉卡(中)欢迎宴会,她身体状况明显不佳

    莫洛托夫这种秉性,在他与以色列共产党总书记的一次邂逅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当这位总书记质问他:“你,一个政治局委员,怎么会允许他们逮捕你的妻子?”

    莫洛托夫回答:“正因为我是政治局委员,我才必须遵守党的纪律。政治局决定逮捕我妻子,我必须坚决服从。”在莫洛托夫看来,党就是斯大林,斯大林就代表党。

    波林娜丝毫不责怪莫洛托夫,还有谁比她更了解丈夫的为人,了解丈夫的原则和秉性呢?长期的共同生活,使这对性格迥异的夫妇在政治上日趋一致。丈夫的思想就是她的思想,或者反过来说,她的思想也就是丈夫的思想。

    波林娜归来了,但他们头顶上的乌云还没有散尽。贝利亚不止一次提醒莫洛托夫,他们夫妇团聚完全是他采取主动的结果。莫洛托夫明白,贝利亚要他感恩戴德,依附自己的权势,如果不照此办理,后果将是危险的。这使莫洛托夫很难忍受,除了斯大林,有谁能使他心悦诚服呢?贝利亚这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不仅早就是“人民的敌人”,也是他家庭的私敌。对于除掉贝利亚,莫洛托夫考虑了何止一朝一夕,但他自己显然没有这种能力。

    然而机会终于来了。由于大权在握的贝利亚咄咄逼人,对其他领导人构成极大威胁,一个由赫鲁晓夫发起的、旨在清除贝利亚的计划正在酝酿中。赫鲁晓夫前来征求意见时,莫洛托夫态度十分坚决:

    “这样做很对,我完全支持你。不过我想知道你们怎样行动。”

    “解除贝利亚主席团委员、副总理和内务部长职务。”

    “这还不够,贝利亚非常危险,我想我们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莫洛托夫的严厉措施是指对贝利亚实施逮捕甚至把他杀掉——铁血手段是莫洛托夫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党内斗争中一贯坚持的主张。

    赫鲁晓夫从其他主席团成员那里也取得了支持。经过一系列周密策划和准备,贝利亚在1953年6月被捕,12月底被处决。

    —未完待续—

    史海钓沉:目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愚忠不改历坎坷——斯大林亲信莫洛托夫沉浮录(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az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