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决定工作价值的,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浮浅工作既不要求很高的认知水平,也不要求高强度的智力投入,他们操作简单,容易被复制和代替,价值有限。长期干这些浮浅工作会让人感觉每天很忙碌,但并不能转化成生产力,也无法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第一 部分: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深度工作
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也就是当人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因为这些工作的阻力最小。比如回复信息,因为这会让你觉得轻松。这样下来重复去做简单的事儿,逃避去做难度高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时间长了,重要的工作却总是一拖再拖。(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人在不断切换注意力目标时,大脑的处理能力会降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任务切换耗散,切换任务时大脑需要脱离原来的任务,重新聚焦新的任务;一个是任务混淆耗散,在切换到第二任务之后,头脑中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前一个任务的内容,这就会影响你进行第二个任务。
除此之外,很多人认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只有忙才能有产出,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这种认知偏见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深度工作。
第二部分: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第一根据自己的生理特征和职业特征来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这样才能保持高度专注状态,让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4种深度工作的模式: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
节奏模式:节奏模式是讲深度工作整合到生活中,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在每天固定时间里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春上村树的工作节奏)。双峰模式: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段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禁欲模式:与世隔绝地进行深度工作,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比较适合自律的自由职业者)。记者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具有这种能力)
选择好适合字深度工作模式之后,接下来是适应和重复了。将其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这样可以降低过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当吧一个工作在同一时间,重复做的时候,大脑会沿着同一条线路不断产生神经髓鞘化,让信息流通更快,大脑的处理信息也会更加容易,更加容易进入深度工作的专注状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设定时间切断一切外界干扰,专注工作)
将深度工作习惯化之后,下一步就是执行了。“像经商一样执行”:先设定目标,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最关键的目标上,然后围着目标设定一系列实现方法,让自己迅速达成目标。如果只是告诉自己我要花更多时间用来深度工作,这种泛泛的目标很难让人有太多激情和动力去行动,应该有一个能够燃起欲望的目标,保持自己有足够的动力,让自己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到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一切不相干的工作都会这个关注点让步。
找到关注点之后接下来要设置目标,设置目标时抓住引领性指标,而不是滞后性指标。滞后目标用来描述结果,而引领性指标是指在达成预定目标之前阶段性指标。(过程指标) 滞后性指标代表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还没出现之前,你是不知道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所以也就无法及时调整行为,而等到结果出来后再来改正行为策略,为时已晚。引领性指标是最终目标的前期目标,如果发现某一个目标没有达成,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
确定了目标之后,还需要衡量自己的完成程度,用数据统计你在通往目标的深度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具体做法是设置一个计分板,每周都在卡片上做简单标记,记录当周的深度工作时间。然后定期回顾自己深度工作的计分板,分析是什么原因没有完成深度工作,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