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左传,读儒家的初心【29】聪明总被聪明误

读左传,读儒家的初心【29】聪明总被聪明误

作者: 龙镇HD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7:12 被阅读59次

【原文】

王取邬、刘、蒍、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田就是土地。

前面说到过,郑国的先祖郑桓公曾经在王畿内获得封地。

现在周桓王对郑庄公提出,要置换郑国在王畿内的土地,也就是“邬、刘、蒍、邗之田”。

拿什么换呢?“苏忿生之田”,包括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总计十二处。

问题是,苏忿生之田并不在天子名下。

苏忿生是周武王时期的大臣,曾经担任司寇之职。周武王给苏忿生封了一大片土地,苏忿生的后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就算天子真要收回封出去土地,也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至于不经过苏氏同意就将这些土地换给郑庄公,则更像是房屋中介私自倒卖客户的房产,开的是空头支票。

所以《左传》批评周桓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对付郑庄公,必定是彻底失去郑国了。所谓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拿来和人家交换,那不明摆着是欺诈嘛!

周桓王很聪明,可惜的是,聪明得过头了。

【原文】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息国侯爵,姬姓小国,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和郑国发生了口舌之争。本来嘛,小个子和大个子闹不愉快,骂两句,赶紧偃旗息鼓便是了。息侯却是个有血性的人,一怒之下,竟然出兵讨伐郑国。这真叫太岁头上动土。郑庄公起兵迎击,在竟地打得息侯大败而归。

《左传》以为,息侯有“五不韪”:

第一,不度德,也就是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角色。人家郑庄公威福自如,进退有度,俨然有霸主之气,你凭什么和人家争啊?

第二,不量力。宋、卫、陈、蔡联合起来都打不过郑庄公,你打得过吗?

第三,不亲亲。郑国和息国都是姬姓,即使发生口角,那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可以商量解决,你动刀动枪是想干啥呢?

第四,不征辞。吵架就吵架,你去不争个黑白是非,却想拿刀子说话,你这不是招打嘛!

第五,不察有罪。息国和郑国为什么会吵架,是不是你手下的办事人员说话不注意,或者是双方有什么误会?这些你都不搞清楚就动粗?

有这五条,息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原文】

冬十月,郑伯以虢师伐宋。壬戌,大败宋师,以报其入郑也。宋不告命,故不书。凡诸侯有命,告则书,不然则否。师出臧否,亦如之。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

十月,郑庄公再度出兵讨伐宋国,同样还是打着王室的旗号,动用了虢国的军队。十四日,郑军大败宋军。《春秋》没有记载这件事,因为宋国没有来“告命”。但凡诸侯有事,无论大小,无论是否发生战争,甚至于灭国,只要不来“告命”,史书便不予记载,这是规矩。

【原文】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

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成丧也。

十一月,鲁隐公的代理国君做到了尽头。

鲁隐公上台,是十一年前的事。就算公子允当时只有五六岁,现在也已经成年。鲁隐公向公子允让位,确实也是时候了。

可这毕竟是君位啊!

《西游记》中金池长老穿了一晚唐僧的袈裟,尚且舍不得归还;鲁隐公坐了十一年公子允的君位,岂能没有眷恋之心?

公子翚从中看到了商机,上门对鲁隐公说,他愿意为鲁隐公解决烦恼,派人暗杀了公子允,从此代理国君变成真国君,活多久就干多久,岂不快哉!当然,公子翚干这脏活也不是没条件的,他开出的价码并不算高——事成之后,鲁隐公封他为大宰(执政卿)就行了。

不曾想,鲁隐公一口回绝了公子翚:我不过因为他年少才代为执政,现在他也长大了,我也该退休了。你没看见我正派人营建菟裘城吗?以后我就在那里养老啦!

公子翚唯唯而退,回头便干了一件更卑劣的事——跑到公子允府上,反咬鲁隐公一口,说鲁隐公贪恋君位,将对公子允不利。而他公子翚愿意为公子允出头,快速解决这个代理国君,让公子允早日上位。

公子允答应没有?《左传》语焉不详。但是谁都知道,他即便没有点头,至少也是默认了的。

鲁隐公还在当公子的时候(即鲁惠公年间),曾经在狐壤和郑国人作战,兵败被俘,囚禁在郑国大夫尹氏家中。他贿赂尹氏,在尹氏家族供奉的钟巫前发誓,表示愿意终生信奉钟巫,由此取得尹氏的信任。尹氏释放了他,并且随他一同逃回鲁国。而钟巫,这位不知从哪里兴起的神祇,从此也在鲁国扎根。鲁隐公遵守自己的诺言,每年都会郑重其事地祭祀钟巫。这一年十一月,他为了祭祀钟巫,在社圃(园林名)斋戒沐浴,住在大夫寪氏家中。十五日,公子翚派人潜入寪家,刺杀了鲁隐公。又嫁祸于寪氏,枉杀了一批无辜者。

公子允便是在这样的血腥中登上了君位。这个位置,本来就是预留给他的。鲁隐公为他守了十一年,政绩虽然不算突出,但也对得起列祖列宗。

相比此后的君主们的表现,鲁隐公甚至可以说是一代明君。至少,鲁国在他的统治之下,没有发生动荡,在国际上也颇受尊重。而鲁桓公作为坐享其成者,并没有给予鲁隐公太多尊重。“不成丧”的意思,就是没有按国君的礼仪来安葬鲁隐公。这既说明了鲁桓公的气量狭窄,也说明了他在政治的肤浅。本来,他应该好好安葬鲁隐公,以撇清自己和那桩谋杀案的关系的。

相关文章

  • 读左传,读儒家的初心【29】聪明总被聪明误

    【原文】 王取邬、刘、蒍、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 君...

  • 聪明误

    看似聪明实糊涂 总被自我聪明误 若能跳出聪明...

  • 要相信聪明总被聪明误

    一般来说,聪明都是当下的反应。所以,聪明者大都在解决眼下的问题进,表现良好。 这种聪明的表现,有利于瞬间获得好处、...

  • 聪明凡被聪明误

    罗1:22-23 诗歌:上帝的爱真奇妙 【伯 12:24】 他将地上民中首领的聪明夺去,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

  • 读左传,读儒家的初心【6】何谓孝道?

    接着来说说武姜。 在郑庄公和大叔兄弟相残的故事中,武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叔阴谋作乱,是武姜怂恿和唆使的结果。...

  • 糊涂点也好

    罗帮义文 人世间,有时候太过聪明并非是好事,我们见过太聪明的人最后的结果“聪明总被聪明误”的悲哀。有时候糊涂点也很...

  • 笨,是一种高级情商!

    苏轼在《东坡续集·洗儿》中写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世人皆喜爱聪明之人,殊不知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

  • 笨,是一种高级的情商

    苏轼在《东坡续集·洗儿》中写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世人皆喜爱聪明之人,殊不知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

  • 弄巧成拙——读《围城》有感

    近读钱钟书的《围城》,对男主角方鸿渐弄巧成拙的人生感慨良多,聪明反被聪明误。 买文凭聪明。意外得到一笔留学费的方鸿...

  • 聪明反被被聪明误

    随想(1) 最近看到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频发,不禁令人担忧。 宇宙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地球在时间上分年月日,一日之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读儒家的初心【29】聪明总被聪明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bo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