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要请,小孩要哄
皖北乡间的人家,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是要请邻居们作陪的。来的是男客,陪客的就是男性;女客呢,一般都是女性陪客。这样做,既显示招待的隆重,也拉近了邻里情分。
请客的范围,首选“家里头”——同宗同族的叔叔大爷,婶子大娘。而那住得很近的“外边”——外姓人家,更要请。所谓邻里之情,就是这请来请去中体现出来的,同时也展示出主人家的好人缘。
而这样的请客,往往是个苦差事。客人还没来到,就得跟邻居打招呼,让人家事前有个准备。客人到来时,已是快晌午了。主人家一边搬板凳倒茶水,一边还得打发自家的孩子,一家一家地去请陪客的人。
但吃酒容易请客难。村里人都忙,地里活家里活成堆,总是你齐他不齐。哪能步调一致地赴宴呢。正式开席之前,对那没来人的人家,还得三番五次地让孩子去喊。或者呢,主人家亲自上阵,挨门挨户地请。有的人实在抽不开身,只能打发自家的孩子出场。人家既然请了,就是实心实意,不能驳面子。当然,这面子也驳不得。谁家都有请人陪客的时候。
孩子就好请多了。大人一发话,他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去。在那个场合下,大人之间的客套,他可以不理会。因为他还小,人都不会跟他计较,而且还能吃上一顿“拍桌满盘”的大餐。也有的内向一些的孩童,怕生,对陪客事一百个不情愿。但禁不住父母的“哄”,还有请客人的“哄”。这“哄”,其实就是给他戴上一顶一顶的高帽子:都上几年级了,成了大人了,可以见场面了……这么一“哄”,他也就“赶鸭子上架”一般,气宇轩昂地跟了去,俨然成了自家长辈的代表了。
于此,皖北人总结了一个请客的经验之谈:“老马要请,小孩要哄”。
过去皖北一带,人称老太太、老婆婆为“老马子”。听起来有些大不敬。但老太太们也常常自称:“都成老马子了”。这又成了自嘲。有的地方,统称结了婚的女性,为某个人的“老马子”。男人娶新媳妇,也说成“娶老马子”。有些粗俗,不雅观。但都这么顺口一说,雅不雅的,倒在其次了。
而在“老马要请,小孩要哄”的语义中,“老马”该是泛指上了年纪的人。说成“老头要请”,也一样。其中的逻辑在于,老年人都好面子,讲脸面。请他去陪客人,做事情,他总得端着。没有个“三顾茅庐”,是请不来的。这里面也许涉及到尊严,也可能跟一个人的脾性有关。至于“小孩要哄”,要好理解得多。给他戴高帽,多加奉承,多夸一夸,他就成了“顺毛驴”。
梁实秋《请客》的开篇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他说的“一天不得安”,该包含了皖北人的“老马要请”的费尽周章。。但梁氏的“请客”,指的是朋友的聚餐;皖北人的“老马要请”,则是乡邻情分的往来。正是来来往往的“请”,折射出他们祖辈为邻所涵养的情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