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一份工作不会带来想要的结果,你还会坚持吗?
最近被朋友介绍加入一家公司上班。公司主营业务是帮助4S店进行抖音代运营业务,我们作为业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将这个业务推广销售给客户,让客户把自己的抖音账号委托给我们去进行代运营,包括短视频和直播。
开始没有接触市场的时候,对于这个工作和业务有一些判断。整体上偏乐观,当时觉得能做好有三个原因:1,公司背书,这家公司有传统的内容创作能力,转型做抖音代运营有基因优势;2,后疫情时代,客户对于新媒体的投入和态度会发生变化,同城同品牌客户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进一步会催生客户想要找专业的人来进行短视频运营的动机;3,自我的职业经历造成的自我肯定,以及从偶然事件中得出的非理性的规律。这几点在《人的非理性》那篇文章中有详细的说明。
上周开始上班跑客户,经过一段时间的跟客户的沟通,发现之前自己的预判是多么的荒唐。首先,背书这个事情在这个业务中是不存在的,客户关注的点是你能帮他做什么,能不能帮他做的更好。其二,客户对于短视频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和成熟。理性是没有了之前的盲目崇拜和玄学神秘主义色彩,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对外展示和获客的渠道,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工具。成熟是对于短视频的投入和产出有了客观的认识,在费用上面趋于保守,要求投入和产出的平衡,没有了之前的大力投入不计回报的激进。其三,这个事情本身经销商是自己能做的,并且做的可能比我们要好。而我们目前没有按得出手的案例甚至不能保证能比经销商做更好,我们的竞争力看似有,实际上无法兑现。
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须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都在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
如果想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贴近于事实,那么就去实践验证。作为个人,我们也要经常对于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看法进行反思和验证,不断的复盘就能逐渐训练我们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事情,最后更接近于事情。
现在,对于这个业务能不能推广的好,会不会有客户选择合作,有了一个整体上的大致判断。那就是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即使有合作的客户,也是短期的合作。我们这样跑市场最后大概率也不会拿到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请问,如果是你你还会坚持吗?你明知道这个业务最终不会推广的好,公司可能经过一个月的尝试业务开展不顺就放弃掉了这个业务解散掉团队了,那么还不要坚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