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6、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16、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作者: 丝丝瓜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3:18 被阅读0次

摘要: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之中进行的。因此,教学沟通中各种主体性角色的关系创造着各种主体的复杂的角色关系,教师和学生分别是该网状关系与角色关系中拥有主体地位的教学的“集体性主体”。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一般是被作为认识过程来把握的,它强调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感悟:所谓“教学”即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主体。那么,在日常“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如何“教”,学生又如何“学”呢?首先,教师如何“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落实性。比如领会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之前,首先通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同时,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你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要想使学生听你讲,就需要抓住当下,才能讲的精彩,当然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第二,学生要如何“学”才能取得实效性。多提问,让学生要敢于提问。读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疑问,而且更要善于指导学生善于巧设问题,以便及时扣开阅读的大门。让学生要善于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熟读精思,读思结合”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划,可以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提出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在“教”的过程中做到:转换角色——也就是教师要由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

相关文章

  • 共建“学习共同体”

    读书笔记 《课程的逻辑》之16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对话与文本: 教学规范的转型 一、教学: “沟通” 与“合作” 的活动 长期以来, 我国的课堂教学自觉或不自...

  • 16、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摘要: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六)

    第十六章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一、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

  • 《课程逻辑》读书笔记16

    第十六章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一、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对于课堂的转变来说,艰难...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七

    第十六章:《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一、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这是当然...

  •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6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建...

  •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一、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

  • 对教学语言具有影响作用的文本

    邯郸四中 张建新 读《课程的逻辑》第十六章《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对教学文本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从教师的...

  • 《课程的逻辑》(下编 摘录十六)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 沟通实践是教学活动存在的根本特征。没有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的实践,教学就不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mx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