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同学们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多给生活‘留一点白’,抽出时间多读点‘无用之书’。“日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该校校长的一段话引发关注。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其校长没有倡导学生多读更具实用性的工具书,而是指向了所谓的“无用之书”。鼓励学生“陶冶闲情雅趣,驻足诗意人生”,这种非功利化的倾向,让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
诚然,“无用之书”不仅在短期内不能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或是在收入上得到有效改善,也很难解决当下的困局。而阅读“有用之书”则有些能立竿见影,照着书本操作就会有所收获,但为什么校长还要提倡读“无用之书”呢。
其根本原因或许在于,人的一生不应该,也不会只局限于短期的“无用”和“有用”,以我有限的认知看来,“无用之书”是指当下不能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类书,但他是一种长远的“有用”,是对一个人一种精神上观念上想像力创意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影响,是保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精神状态。
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总是伴随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那么就必定离不开有创意创新创造性的人才,“无用的书”便是一种长远的能效培养,解决当下看看“有用的书”,看长远需要我们抽空看看“无用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