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粑粑可以算是过年前最热闹的事情,时间一般安排在腊月二十五后一两天,这是一件几家人甚至是全村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人多既然已经热闹了,过年的热闹氛围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一般都会邀约一下,定好时间 。舂粑粑用的香米分为两种,一种是糯米 ,不但粘而且还香,舂好的粑粑不能成行,只能任其摊开;另一种我们把它叫做粑粑米,这种米主要是香气足,冲好的粑粑容易塑形。
到约好日子这天,各家都会以早早的新浸泡好香米,吃过中午饭就开始蒸香米。那时在村里母亲还算比较管事 ,他会事先了解一下各家需要冲粑粑的量的多少,然后简单的排一下顺序 ,除了特殊情况,村里的大妈、婶婶们都会服从安排。而村里的男人们和青年男女都会自发主动的来参与舂粑粑。因为舂粑粑是体力活,舂起来不能停 ,有时需要换着人来踩对。
因为年轻人多,又要同一节奏的踩对 ,经常会有说有笑,一次都把对踩的最高 ,“叽,蹦动……”对身和对叉摩擦的声音 ,对嘴砸中对窝的声音 ,人们的欢笑声,顿时夹杂在一起 ,气氛异常的热烈,真是热闹非凡。
这是最忙碌且来不得半点疏忽的就是蹲在被窝旁拌对的人。他要负责指挥舂对人的节奏 ,手要不停的翻动着粘在对嘴上的粑粑 , 要用自己的手抓着又烫又黏的粑粑去感觉哪一块还没舂好,把它扭到下面。同时 ,为了避免粑粑粘在对窝里起不来 ,另一只手还要不停的往对窝里抹油。
有时候拌粑粑的师傅我故意戏弄踩对的人,“加油,用点力,速度快点!”当踩对的人投入地加力、加速的时候,他就一把将粑粑从对嘴上扯了下来,过好一阵冲对的人才反应过来,常常会引起一阵欢笑。
作为拌粑粑的师傅,必须是体力好,身手灵巧,还要胆大心细。那时村里能拌粑粑的人只有大伯和父亲两个人 。上初中的时候起,我算是得到了他们的真传,拌粑粑的事情 ,往后的好多年都是由我来做。再后来舂粑粑的事情渐渐被机器代替 ,这件事情也就渐渐的淡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坚定有力的舂对声,一阵阵的欢呼声还在耳旁回荡,喜欢童年的那段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