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黄鳝、泥鳅
小孩子时很多有趣的往事,总是很难忘记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有味道。记得小时候,我爹教我们怎样去抓黄鳝泥鳅的,抓黄鳝泥鳅的方法有很多,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方法。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晚上去照黄鳝泥鳅了,照黄鳝、泥鳅,顾名思义就是用灯光照亮田间,水沟,寻找到黄鳝泥鳅,然后用一种工具,把它捕捉起来。
我们按照我爹教给我们的一种方法,用买来一种特大号的缝衣针,应该有六到8厘米长,把缝衣针用细麻绳捆绑在一根劈开的细木棒前头中间,一排大概有十几根缝衣针左右,用桐油浸透固定,用一根结实耐用的长竹竿绑在一起,一个排扎就做好了。再找一只空铁罐头合子,做成一个双头油灯,需要用的时候用一根竹竿挑着。
初夏之际,农田里的禾苗茁壮成长,绿油油的一片,水田里都有一层浅浅的水养着禾苗。这时田里的小精灵黄鳝泥鳅,经历了人们耕田农忙时的惊吓吵闹后,田间地头一片寂静,水色清亮,只有它们的同类青蛙的阵阵叫声,正是他们无忧无虑出来觅食的好时机。
我家住在东门上的巫家湾,离郊区丁家坊、上洲农村很近。晚上我们兄弟就趁着黄昏夜色拿起油灯、排扎、木桶出发,到了丁家坊,上洲等地的田间地头就开始捕捉黄鳝泥鳅了。我们一个人提木桶、提油灯,用油灯照亮禾苗中间的空隙间,发现有黄鳝泥鳅,另一个人就用排针稳、准、狠的用力砸下去,一条条黄鳝泥鳅都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和眼明手快,纷纷落入我们的桶中。
当我们兄弟俩收获着满满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返家时,突然,瞅着对方的脸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原来照魚的油灯喷出的黑烟,把我们俩都熏成了黑面包公啦!
写在最后
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
童年的自我放飞多于学校和家长的管束,孩子的野性,顽皮天性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对大自然的观察、理解、模仿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和追逐。
我们可以从河边沙石里捡几粒漂亮的石子做玩具“打石子”。
可以在任何一块平地划上格子“踢盘子”。
可以用漂亮的羽毛扎毽子“踢毽子”。
可以用橡皮筋串起来唱着动听的儿歌“跳橡皮筋”。
可以随时三五个孩子围成一圈玩丢手绢,玩老鹰抓小鸡。
可以用买来的图片或捡来的烟壳、糖纸几个人一起打三角板、赌输赢。
可以自己动手做弹弓,做火纸枪,做风筝,做风车。
可以自己做钓鱼工具,做笛子、做二胡等乐器。
还可以做滑板车自娱自乐滑行或用来买米买煤。
还有很多、很多……。
总之,几乎所有童年时代玩耍的玩具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既练动脑能力,也练动手能力。不像现在的孩童玩的玩具都是买来的,学的都是幼儿园、学校、家长、网络给设计好的,照本宣科照着做就是。
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学习压力,没有精神压力,更没有没完没了的课外辅导、家庭作业,只有单纯、简单、纯朴、天真。
那时候 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精神生活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朝气,像鲜花一样,可以自由开放,茁壮成长。
我的童年趣事写到这里也该结束了,让美好的童年记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留在我同时代的小伙伴心中吧!
陈大英
2020.1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