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部要组织大家做“读书拆书”活动。面向事业部全体成员征集读书备选书目,每人推荐一本书。我负责这件事情。在收集到的书单大概是这样的:

同时,书单中也不乏有推荐其他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甚至技术专长类书籍。也有人私下跟我抱怨说,我不喜欢看这些烧脑的书,我可以推荐《平凡的世界》或者《麦田守望者》这样的文学书吗?
感叹于原来大家平时都这么爱学习、爱读书。同时,作为职场女性,也着实有更大的压力感,一面要梳妆精致做好8小时工作,另一面还要兼顾两点一线中另一端-家庭的鸡飞狗跳。其实,精力和时间并不是很充分的。在忙碌中回到家,哄睡了孩子和完成了简单的家务,大抵时间也将近10点了,如果再有点公司工作的小尾巴,估计这一点自己的时间真的是少得可怜,看书的时间就更少的可怜。经常是兴致所致,一股脑购物车下单一批书,可有时真的是连封皮覆膜都没拆,就让它沉睡书架好多年。
不巧,跟几个同事相互交流大家平常看书的想法,大抵大家得出的结论都是很难坚持集中精力将书看完,书是好书,就是难以坚持读完。还有人推荐“得到”这样的听书APP,去获取知识的精华。其中我的一个做产品经理的同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平时确实很爱看书,看书进度也很快,最关键的是他能将书中的知识精华思想用在平时思考和解决问题上。我一直很佩服他。
他分享的要点,我总结了一下:
一、二手知识。
其实我们每天睁开眼从各种新闻客户端包括公众号中看到的文字,多是经过加工的“二手知识”,甚至“N手知识”,这些UGC的平台由于运营策略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对于呈现读者面前的知识的成色并没有太深的管理。如果我们为了缓解疲劳或者打发时间,读起来,简单易懂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想用有限的时间精力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显然这种知识获取的方式是低效的。
二、有效率的获取知识。
想必,读到这里,大家都很感兴趣,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获取知识的精华?我想起一个例子:“曾经我热衷于看稻盛和夫的书籍,向他推荐《干法》、《活法》等。过了几天,他单独找到我,向我建议如果真心喜欢稻盛的这种思维,不如去看看王阳明的书。我很诧异。他解释说,其实稻盛和夫的《干法》也好,《活法》也好,一直是对王阳明思想的延续。这是根源。”我很叹服这位同事的博学。同时也在微信读书上看了王阳明的书。确实“阳明心学,身心之学、践履之学,知行合一、内圣外王”...有种,从国外买回来的包包上面印着made in china 的感觉...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有效获取知识的方法。其实是学习“一手知识”,。
三、哪里去找精华知识。
忘记在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系列,还是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中提过。所谓精华知识,也就是一手知识,往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底层规律和原理。最直接的底层规律可以查看原作者的撰文,除此查看文献也是一个好方法。当然,如果一手知识比较晦涩,可以在了解知识底层原理的基础上,适当扫一本二手知识书籍。同时,就像现在管理学书籍泛滥一样。79块钱能买10本。如果耗着一个月在家看这些书,隔靴挠痒般感受,确实也能获取知识,不过真心不如选择一本烧脑的经典管理学书籍仔细的总结和品味来的畅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