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作者: 思颖splendid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20:35 被阅读0次

《易经》第二卦:坤下坤上

上六 __ __ 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五 __ __ 爻辞:黄裳,元吉。

六四 __ __ 爻辞:括囊,无咎无誉。

六三 __ __ 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二 __ __ 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六 __ __ 爻辞:履霜,坚冰至。

初九在底层的时候,注意的就是等待时机。因为初九内在修为已经强大,怕的就是他耐不住寂寞,在外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枉然冒进。而初六不仅生活在最底层,而且自身的能力也不够强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强大的信念。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这是初六的基本特征,即所谓的知微见著,防微杜渐。它可以有两层含义:一者是现在我们虽然弱小,仿若秋霜,但假以时日我是可以成为坚冰的,这是要建立信心。

另一层自然就是我们常说到的那个意思,看到一个小的危险,要知道它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这是要做好预防。

那么各个初六爻的所说的,基本就是她们在这两个方面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见微知著。踏上霜了,便能预知结冰的日子不远了,这是见微;只要踏上这么一点儿薄霜,就能知道,马上要结冰了,这就是知著。这是见微知著的手段。

防患于未然。预见到了坚冰的日子将至,因为快要结冰了,可能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于是在患难尚未发生的时候,便提前采取防范的措施。也就是当我们预知结冰的日子快来之时,提前做好防寒措施,做好御寒准备。

六四最要紧的就是:谨言慎行,少惹事,不怕事。你不要让大家认为:你一天到晚在制造问题,一天到晚在干扰别人。但是又让大家感觉到,说你会好好地照顾他。这个其实大家可以从很多现实面去体会。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人生境界也随之逐渐提升,在这个时候就要少惹事,但也不怕事,

③防微杜渐。杜是指杜绝、堵塞。从脚下的微霜便预见到结冰的时候。于是就抢在事情开始之前将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堵塞住,杜绝它,不使之有滋生的可能。

2、结果:坚冰至

⑴表层意思:预见到结冰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

⑵深层意思:

①“坚冰至”是自然规律,既不要去回避它,也不要畏惧它,有了这种思想准备,就会有好的结果。

②“坚冰至”并非坏事,什么事都要经历“坚冰至”的考验和磨炼,好事还要多磨。

③“坚冰至”是春暖花开的前夜,坚持下去便是胜利。

履上霜了,就能预知到坚冰将至,这是真正的预知吗?不是。只有预知到薄冰将至,才算得真知。敢于再去履坚冰者,算得上真勇者吗?不是。只有敢于去履薄冰者,才算得上是真勇者。

因为从霜到冰,再到东风解冻,春回大地,其中最艰险的历程,成功的关键,不在履霜,也不在履坚冰,而在履薄冰。

有的创业者起步,不能说他没有预见将要发生的困难,不能说他没有克服困难,挑战风险的勇气。然而,凡是半途而废乃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做好履薄冰的思想准备。

3、选择

⑴选择结果 :可能会畏难不前,甚至会退却,就会半途而废。

⑵选择过程:正确对待这一规律,大胆面对,让坚冰来得更严厉些吧!要做好履冰的准备工作,有一种胜利在望的信心。既已履霜,就不怕履冰。有了这种信心,那么就胜利在望了。也许有人认为,大胆地履坚冰者是冒险;也许有人认为,等到东风解冰时再行动。现在趁未结冰时及时退一步,是一种消极,会错失良机。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因时、因事、因人制宜。

二十四节气歌里面,有一句“霜降变了天”,就是说在霜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要步入冬季了。天气渐渐变冷,坚冰将至,该及时添衣做过冬的准备了。

大自然四季变换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会一下子就冷到让人措手不及的地步。

阴阳消长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变化来的,这也正合了《易经》的中易之道——周而复始,不疾不徐。

在坤卦初六的位置,我们已经要警惕了。

履霜,坚冰至。你脚上踩到霜的时候,你知道,这个霜,如果不清除的话,这迟早会结成冰。现在大家在高速公路就非常清楚。履霜,坚冰至。你看下雪的时候,每天都有车子在清除,因为你只要不清除,它就结冰了。结冰,那个车就打滑了,然后就撞到一起了。那高速公路也不通了。所以为什么下雪天高速公路还是可以通,就是履霜,坚冰至你及早把它清除。你看到小孩有一点坏习惯,你就知道:履霜,坚冰至。这个坏习惯如果不及早改的话,它越来越严重,到最后,你想改是改不动了。你看你的小孩,现在在玩电子游戏,你就知道,他长大了以后,会乱杀人。为什么?因为电子游戏只有一个原则:杀!杀!看一个杀一个,杀!杀!然后长大拿个枪:砰!砰!砰!你到美国去看看,中学生他就带着枪,看谁就杀。因为你从小就见一个杀一个,看谁杀得快,杀得多。履霜,坚冰至。到时候,儿子被抓去判刑,你再后悔,没有用了。因为坤卦第一爻告诉你那么清楚了,刚开始动的时候你就要注意的,将来会怎么样。人要有高度的警觉性。

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先安静下来,了解了解当地的状况,了解了解领导的个性,然后再熟悉一下环境,跟其他人打打交道,等到大家都支持你,你才放心地表现。如果你没有把握大家会支持你,最好不要表现,否则稳定出丑

——履霜坚冰至

“一叶知秋”的意思是从一片枯落的叶子上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履霜坚冰至比喻发现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告诉人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这与《易经》上的“履霜,坚冰至”是一致的。履霜坚冰至从叶落到知秋,从秋霜到坚冰的这种预见性,都是《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应该怀着敏感的心,仔细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到未雨绸缪。这些也是我们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生活中的履霜坚冰至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同时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生活的道路不会平坦,困难会接踵而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这就是说,从霜降后“阴气始凝”,到冬天“坚冰”的出现,会经历从白露、冬至到小寒、大寒这么几个节气,这是一种顺序、一种次序、一种时序。是一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寒到冷、由易到难的这么一个次序。看到大地结霜的刹那,我们就应该明白离冰雪覆盖的冬天不远了

履霜,坚冰至”,指的就是这种发展趋势也。

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落马的贪官,因贪欲的膨胀,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一步步走上不归路,造成自己的堕落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家人,会将一家人引上万劫不复之困境。

一切事物都是逐步形成的。霜后是雪,雪后是冰,冰比霜坚硬。冰和雪不一样,不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冰不能完全融化;只有春风解冻,坚冰才会消融。冰是坚实的,“扫除心上垢,洗尽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如果凝结的是美善之霜,就要用它澡雪心灵,以使心地雪亮、冰清玉洁。

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看清目前所处的环境,并从规律之中推测出事情的下一步发展,以便处理好目前的状况,以及做好下一步准备。此话运用了比喻,以生活中的履霜坚冰至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

提醒众人既要防微杜渐,又要见微知著,在不好的事情出现苗头时,要及早干预,只有这样,一些事情才不至于发展到失控境地。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多留意一些人和自然界的变化,随时保持防范危机意识,尽可能做到趋利避害。

    常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身在何种位置,都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而且要未雨绸缪,自然会拥有水到渠成的收效。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相关文章

  • [『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易经》第二卦:坤下坤上 上六 __ __ 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五 __ __ 爻辞:黄裳,元吉。 六四...

  • 易经第二卦:坤卦.第一爻智慧

    坤卦第一爻,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 《易经》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象》辞中本爻为:“履霜坚冰”,阴...

  • 履霜坚冰至

    早上去跑步,路边的庄稼地里,高大的树纷纷落光了叶子,苹果树,桃树,花椒树,就连稍低一些的提子苗也干枯了叶子,累累的...

  • 履霜坚冰至

    今天,山东基本全部被白雪覆盖,一大早准备驱车回济,发现车窗也已全部被白雪覆盖,正在我想要清理的时候发现根本清理...

  • 履霜坚冰至

    期待已久的《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终于在北京卫视开播了,这次的阵容和以往大有不同:五位老咖作为谏言团的嘉宾首次投票,2...

  • 履霜坚冰至

    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

  • 履霜坚冰至

    几年前买的《易经》,一直静不下心来研读,最主要的是看不懂!值此疫情,困居家中,再读已是知天命之年,每日思研几页,終...

  • 履霜坚冰至

    常言说,大寒小寒又一年。自然界的变化,生生不息。同时,透过这简单的一句话,也让我们更加佩服古人的智慧。 都说古人很...

  • 履霜坚冰至

    离冬至还有一个星期,进入至暗全阴的一个月,加之又到了甲午十天干花甲子,这十个干支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静不下来,易动,...

  • 解读坤卦

    《易经的奥秘》第十部分:解读坤卦 坤卦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无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叶知秋.履霜坚冰至』易经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pe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