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读《中国人的性格》美国人眼光看国人,深度揭露旧社会的国人劣根

读《中国人的性格》美国人眼光看国人,深度揭露旧社会的国人劣根

作者: 饼子啃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09:06 被阅读51次

    导言: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曾经对旧社会国人的劣根性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我们也可以说他不够客观,也可以说他太过激进,现在不妨我们结合着一个美国人,他写了一本关于旧社会国人性格的书,看看他眼中旧社会的国人是一个什么样子?再看看今天我们又有多大的变化?《中国人的性格》,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作者史密斯(1845-1932)

    本书作者是一位美国到中国的传教士,他出生于1845年,从1877年开始到中国,一直在中国生活了近三十年,因为文化的不同,对我们国人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但这样正好可以透过文化差异的对比,让我们了解的更深入一些。

    第一,面子问题。中国人是一个普遍爱演戏的民族,他们会摆出各种戏剧化的姿势,如鞠躬行礼,下跪叩拜,伏地不起,以头抢地。

    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这些动作和行为即便不是荒唐可笑,但也让他们觉得纯粹多余,在关于面子的内容里,作者看到国人做事注重面子,就像看我们的戏剧,完全依据戏剧做出表面化的行动,并且在社交中尽量注重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面子,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完全的扭曲个人本意和事情的真相。

    比如在法律诉讼裁决中,也会根据面子来一个“各打五十大板”以面子平衡而草草了事,事情的真相原委的重要性是次之,而且在某些事上,宁可赔了性命也要保住面子,但那些事对与作者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吸引力。

    第二,讲究礼节。在中国典籍上,记载礼仪准则有三百多条,行为准则更是多达三千多条,一个民族背负如此多的礼节,还想生活下去,这似乎是不可想象。

    在作者眼中,礼节是出于“真诚”的交往而做出的行为表达,但在这里,却成了一种表演,这种表演可以不完全发自自己的内心,只是整个复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书中作者还感慨,这种礼节看似是他们自己的待人接物之道,从不考虑我们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死板教条,礼节已经不是出于交往对方考虑的事情了。

    第三,油滑才能。一个人帮了他忙,你如果付给他钱,他会拒绝,说这么一点小事就收酬劳,不合乎“纲常”,如果你执意让他收下,他会认为你驳他面子。

    但实际内心却不是这样的想,而是现在收了,以后就不方便开口,其实相当于还是欠着,只是期待之后会有什么事,然后可以获得对方的更多回报,表面上是礼节,背后还是要欠债还钱,没还的总归还是要还,只是还的方式变了,但这变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因此会产生诸多的误解,造成感情的破裂。

    由于之间太多的繁文缛节,因此就有很多可以是侮辱人的行为,我们外国人很难辨别,比如小小的一个折信纸的方式都可以有侮辱人的折叠方式。

    第四,神经麻木。其中风俗差异最大的是对待病人,某人一旦得病,亲戚朋友就会从四面八方过来探视,热热闹闹的来,接着是迎客接待,完全不顾及病人的感受,此时似乎看不出他们有多少悲伤,而是太多人必然会带来病人家里繁重的接待工作。在作者眼中,他们一旦有人生病,是不能轻易探视,必须尽可能的避免打扰到病人,打扰到病人的家人,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第五,鄙夷外人。以外国人对中国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竟然可以使他们产生优越感的一个原因,居然会用嘲笑的口吻说:你们竟然不知道这些事?在作者眼里这种心态,再多的繁文缛节也都是形式,完全不能让人家以为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或者是一个懂礼貌的民族。

    第六,保守自大。存在即合理,从不质疑,没有一个人关心这样做,那样做的原因,思想过程的僵化导致行为模式的僵化。就像清朝初期,曾在汉人中推行蓄辩发型,显然改变发型就意味着俯首称臣,绝大多数拒绝和反抗,但今天他们却变成最满意的就是自己的辫子,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辫子,再出现任何的改良就会被以为是异端,作者眼中的国人,不懂信仰,但却崇拜古人留下来的任何东西。

    结束语:这本书讲了太多的旧社会国人劣根,在这因为篇幅限制,只能列举一二,有些习惯和行为至今还或多或少的留存在我们中间,通过这本书,我们至少可以看清楚我们,有些行为在他人眼中的样子。

    文:饼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景邺:似乎都留下来了,几千年堆积起来的,很多可能都渗入基因里面去了。相信随着教育的积累,时间慢慢会改变一些陋习。

      本文标题:读《中国人的性格》美国人眼光看国人,深度揭露旧社会的国人劣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pp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