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金刚经》
之第十七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 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 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 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 。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读着读着似乎又回去了。其实,佛陀跟众生说法就是这样,转着圈玩,转着圈打,直到众生彻底歇下,回到本来的地方为止。
“当生如是心”
须菩提代表后来学佛人向佛陀讨要安心和降服其心的办法,佛陀说应当这样去做。
第一步是“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这个“我”很有滋味,修行一定是“我”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众生一定是“我”自己世界里的众生,而不是别人世界里的众生;灭度工作必须“我”自己去做,别人无法代替,也代替不了。
这是学佛的根本方向,也是修行过程必须坚持做的唯一的事,别无其他。
第二步是“灭度一切众生已 。”
一切众生都灭度完了,什么都没有了,空空荡荡,明明白白,这就是空性状态,证得这个空,体验到这个什么也没有就是自己。到此,可以说学佛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文字言谈,都是戏论,都无实义。所谓觉悟,就是觉悟这个,觉悟一切法包括“我”本身的本质,都是无我、本空。
第三步,“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体验到了空性就是自己,就明白了究竟处什么也没有,明白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出生,一切的众生都是自己的无知妄认,虚妄不实。因此,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众生真的被灭了、度了,因为本来就没有众生可言。
到这里便很清楚,空有不二,动静一如,就是佛陀说的当生的如是心。
有了这个如是心的体验和认知,才会知道,灭度的并不是众生,而是自己的虚妄认知。所谓灭度,其实就是让自己从妄认的众生那里离开、下来,不粘、不执。
接下来,佛陀说的,都是从不同方面对这三句话诠释和印证。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修行人心上如果还执着四相,就是没有觉悟。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究竟处什么也没有,自然也就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事、这人。
“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灯佛所就是心的本明处。证得了没有任何法,也就是证得了空,也就是体验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体,自然会明了。
这个明了,就是觉,就是知,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都是用以交流的假名。
体悟到实无有法可得,一切法皆空,心空及第归,即是觉悟者,才与诸佛心心相印,才得受记。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者如如不动、无形无相,来者就是本来,这就是一切法的究竟义。
究竟处一法不立,实无有法,故无实,毕竟还有究竟处,故无虚。
以上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如来”、“人身”、“长大”、“庄严”等等一切法,都是假名说事,所以,说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通达了“一切法无我”的法义,才是真菩萨,才是真正觉悟了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