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读书简友广场
《金刚经》讲义|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金刚经》讲义|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作者: 孙雪Kina | 来源:发表于2021-01-28 17:46 被阅读0次

    本文是从杨宁老师开示的《金刚经》讲义视频里整理出。

    《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既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的开篇缘起须菩提对佛提的一个问题。原文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在第十七品,须菩提对佛重新提出了问题,原文是:“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

    大家比较上下文,可以看到须菩提提的问题是相同的,佛的回答也基本相同,但开篇佛将展开全文进行回答,因众弟子们心中该破的相与执著还很多,非一言两语的开示可以使弟子们破尽。而第十七品佛的回答是已建立在前边所开示的一切之上了。

    只是到此,佛认为须菩提和弟子们还有一个本体上的执着未破,这还是根本我相,如还有一个可以谈空所有的“心”,如如不动的“心”,非空即有的“心”叫如来,真空,自性,佛等,还有这样一个相在众弟子们的心中,佛开始破弟子们对于这个本体上的执着了。

    佛告诉你,没有一个东西在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不管你头脑境界中的这个东西叫假我,叫真我,是凡夫,是虚空还是真空,没有一个能发心的东西。这时,须菩提及弟子们会忽然反观内在,一无所住。

    还有一个原因大家应该了解,《金刚经》是从金刚般若会上佛的开示中摘取言论片段结集而成。所以编写者在此处让须菩提对佛重新提出了问题,这样易使读者了解第十七品以后佛说法的重点。因佛的前后回答内容虽然差不多,但重点有所不同,并非是佛在金刚法会中与须菩提反复这样问答。也有人说须菩提这次的提问是为佛灭后五百岁的众生问的,但观后面佛说法的破相重点,我个人认为是编写者刻意这样编写。

    现在我们来听闻第十七品的大意:这个时候须菩提问佛陀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究竟应该怎样安住?应该怎样降服自己的烦恼忘心呢?”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求取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当先这样发心:我应度脱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使其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解脱,进入涅槃寂静的如来境界,即使这样灭度了一切众生,心中应有这样的知见:其实并非真有一位众生被我度脱了。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若菩萨有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等种种相的分别,就不是菩萨。

    以上的问答,须菩提的提问与佛的回答与前面两品中的几乎一样。但下面佛的回答才是这一品要破的重点,即究竟是谁在发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心?能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这样的心吗?这样的境界吗?究竟能有什么东西在发心?既然无我无人,是谁在发心?或是有一个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东西等着圆满,等着得佛果?

    原文佛是这样说的,佛告诉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其中的【实无有法】中的【法】,可以指人,心,境界,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物质,或者你认为的任何东西。

    在经文开辟,须菩提提了一个刚发心怎样安住的问题,这也是大家刚开始修证佛法普遍关注的问题,即想成就佛国,但内心烦恼杂乱,心无法安住在菩提道上。大家关注的焦点自然是怎样的修证方式可以做到安心。佛告诉你,不要着种种相,诸相虚妄。这样弟子们在修布施、忍辱的菩萨行中会逐渐将功德回归空性。

    但此处,佛直接剑锋回指,令弟子们回到问题本身:你说你要发心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无我,到底是谁在发心?并直接肯定的告诉你,并无这样一位众生存在,如果有一个发心者,我们就会有我相,有众生相,也会等着未来看到佛果,佛相,有法可得,有果可成了。

    这是我们发心求佛果时,要了之的根本见地。发心时即是无我的,所以根据般若智慧,《华严经》中才能说:【菩萨初发心,即成正觉】。

    《金刚经》读到这里,我总会想起禅宗二祖慧可在达摩祖师处求法的故事,当二祖忍着断臂的痛苦跪在雪地中向祖师说:“我心不安,请问安心之法”。达摩祖师瞪圆眼睛,大声说:“讲心拿来,我为汝安。”

    想当时在雪地跪了三天三夜,又刚自断了一条臂的二祖,必定瞬间诸心被达摩的话音打落,身心亦如白茫茫空寂的大地。

    他轻声说:“觅心了不可得。”

    滴滴的声音在白茫茫,空荡荡的身心世界响起,如空谷回音,无生处,也无灭处,萦绕着,却没有痕迹。祖师肯定的说:“我已为汝安心竟。”

    而此时佛也在问,谁在发无上正等正觉?不啻于达摩祖师的【讲心拿来,我为汝安】。弟子们瞬间闻言反观,也很难寻找到一个“自我”,找到一个能发心的东西。

    在佛教史上,因为给《金刚经》划分段落而被挨骂的昭明太子,将这一品起名为「究竟无我分」,起的不错,前面佛已与须菩提的问答中谈了很多不应着我相的内容,到这儿真的是「究竟无我」了。

    接着,佛又用他在过去世时,在燃灯佛处学佛的事例来谈,他问须菩提:“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即如来在燃灯佛所,有一个东西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了吗?这个东西,可以是人,心,或境界,或你认为的一切等。

    须菩提答:“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

    在此,须菩提已了悟如来的无形无相,无有一面的真空境界,所以他马上这样回答。佛肯定了须菩提的回答,说:“是这样,如果我曾经在燃灯佛那里还有一个心,或还有一念,一个境界,在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没有安住在如来本有的真空之境,燃灯佛也不会与我授记,说:‘你未来是可以成佛,号释迦牟尼。’

    正因为我安住在诸法皆空的境界,如如不动,精勤修六度,燃灯佛才说我某某世是一定成佛,号释迦牟尼。”

    佛在此处谈到过去无量劫,他在燃灯佛处修菩萨道,燃灯佛看到弟子已安住在佛的知见道上,如发愿普度众生,内心实无众生可度,不着我相,众生相,修忍辱,知实无辱可忍,能不起嗔念,修布施,不着施者、受者、所施一切的相,不着功德相,不着法相,佛果相,用佛的正见不断清除虚妄的,但令自己迷失的贪嗔痴慢疑以及习气欲望,故燃灯佛方为弟子授记,未来某一世圆满佛果。授记的意思是成佛的保证。

    当然,如没有东西能发无上正等正觉,也无任何东西来得燃灯佛的授记,万法无我,这即是如来真义。

    所以佛接着说:“如来者,即诸法如意,所有的一切万法就是这样。”

    因为弟子们在前面听到的所有道理,即诸相虚妄、不应着一切相都是佛安住在如来之境谈的,但这个如来之境,在众弟子们还未到达时,只是头脑中的一个幻相,也许是个虚空一样的东西,也许是一个否定,抛弃一切后剩下的境界状态,但这都不是如来真空境界。所以佛在经文中会继续为弟子们开示如来的境界。在此,佛总结说:“如来者,诸法如意。”这是说如来之境,就是万法本来的样子,本来就是这样,本来都无自性。当我们破掉分别执着,呈现出的样子,就是如来。

    下面佛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说,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须菩提,实实在在是其中并无一个发心者,也并无一个得到了果位者。正因为这样,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

    谈到这,我们真的要会心微笑了,【无发心者,无果位可得】。当我们所求心尽,所得心境尽,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在此世界任何有为法的学习中,我们学任何技能,理论,学问都是有人在学,最后总有一个看得见的最高成就。但学习佛法,却是直到彻底知万法虚妄,所求心,所得心不再生起,即成就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智慧,而此觉悟智慧无相。

    我们继续看原文,佛接着说:“在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件事中,无实无虚。

    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一个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离所有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故说,无实。

    离所有相后,所求,所得心寂灭,此时才知万法本圆,一切智本具,功德本有,语默动作皆具恒沙妙用,所以说无虚。

    所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读到这儿,听到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不仅遗憾地想起这么多年在修行中遇到的一些同修没有真正领悟佛说的空性之理,断章取义的记住了这句话,也就被深深地误在了这句话中。见过一位同修吃肉饮酒,不修边幅,生活中风流多情,放浪形骸,不拘小节,不修禅定,不学法门,问他这样可以成佛吗?

    他说:“佛在《金刚经》中说了,一切法皆是佛法。”

    是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在如来之境中皆清净无染。但是如果你还未真正证入一切法虚妄,还被境转,还被相迷,还念念在乎自我的身心觉受,还被此世界七情六欲粘连,所求心,所得心还很重,还有恐惧,渴望,得失,还未有平等心,那这世界一切法都会导你走向轮回,而不是导你走向解脱。

    佛法是度人出生死轮回的,如果你不能真了悟佛的性空之理,也就不会真的放下我执,那万法对你也无一法是佛法,都成了造业轮回的因。

    在佛教史上,禅宗二祖晚年浪迹妓院,那是以证入空性的祖师,它可以在一切法中见空性。济公活佛怀揣狗肉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他说:“学我者,谤我者,皆下地狱。”因未证入空性者没有资格学他。或者是现在颇受争议的男女双运道,没有几个人真的在此法门中受益。是因为修法者双方都未了悟空性之理,用着相的心,带着情欲来修。故无法在此法门中见空性。

    所以,当我们想到《金刚经》这句话时,别忘了后面那句【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你要彻底了悟,万法皆空,无自性而能时时安住于此,才可能在一切法中见如来,此时才有资格说【出一切法,皆是佛法】。

    接下来佛又用人身长大来做比喻,佛第一次讲人身长大是在第十品,佛问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在这一品,佛是要破弟子对功德之身相的执着的。故这次佛又提到大身时,原文是:“须菩提,辟如人身长大。”须菩提马上说:“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佛讲的这个像须弥山王一样的大身,是指大菩萨在修行中的功德庄严之相,此身在法界中可以大如须弥山王。须弥山在佛教中认为它是宇宙中最高最大的山,并且认为它是宇宙的中心。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功德庄严的巨大身相,其中并无一个真实的自我,故为非大身,只是起个名字称呼为大身罢了。

    在此,佛谈到大身相,是告诉弟子,这个像须弥山王一样的功德身相中,也无我,无心,只是一个假名。因在前面佛刚谈到一切法都是佛法,都无自性,都无我,故拿这个功德身相来继续阐述此观点,因有的弟子对功德建立起来的身相有敬畏,易着相,佛接着说:“由此,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菩萨认为有一个我可以灭度无量无边众生时,即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一个人或心或境界,可以称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听到这,我们要懂得,我们在发心在行菩萨道,但其中并无一个可以称名为菩萨的东西,身心行为皆空,这就是大菩萨的境界,这就是如来之境。

    所以佛接着说,原文是,【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一句是呼应前面讲的一切法皆为佛法,也可以前后文这样理解,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故一切法皆为佛法。

    佛接着说:“如果菩萨认为我当庄严佛土,也不能称名为真正的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以上这一段也出现在第十品中,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大家比较这两段文字,就发现佛破相的重点不同,第十品中,佛破的是「庄严佛土这个行为」在众生心中的执着。

    而第十七品,佛是在破「菩萨的自我」。在菩萨的认知中,并无一个“我”在庄严佛土,菩萨在行菩萨道中,念念利他,因为实无我,无人,无众生,所以念念利他,也是念念利自己。所有的功德,回向自己,即庄严自心佛土,可以使自己越来越无我,越来越成为万法庄严的法界一切,这也是庄严佛土。但正因为万法无我,故庄严佛土这件事也是假名,如果菩萨不能安住于这样的知见利他,那是只做人间善业,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行。

    所以佛在本品最后说,如果一位菩萨能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才可以真正称作是一位菩萨。

    一个人从生下来,他的认知中就会确立起两个境,一个是自我,一个是相对自我建立起来的万法,也包括他人,无量无边,各道各类有情众生,以及自然界草木顽石等有灵无情众生。而人一生执着、分别、取舍、得失的也不过是这些东西。佛的智慧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事、物都由诸缘聚集而成,其中并无一个不变的、真实的自性的存在,都只是一个假名。你不必执着这一切的生灭得失,因为这一切的生灭得失,只是幻化,这即称为无我法。

    佛学中分开称「人无我」,「法无我」。比如说阿罗汉因要离苦得乐,只证到人无我。住在寂灭中,以寂灭为乐,逃避轮回,未证到万法本空,比如要离苦得乐,为证入苦也本空,要离情去欲,未证入情欲也空,即未证得法无我。故未出轮回,修证不圆满,究竟。

    大菩萨以无我正见证三界六道,万法无自性,轮回也成为假相,可生生世世出入六道轮回的幻境,救度仍在苦海中无法解脱的众生,叫游戏毕竟空。

    佛说,通达无我这个道理的人,才能称其为真正的菩萨。

    下一品: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讲义|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dx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