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拉吉是月光集市服装店老板的儿子,米图和妈妈一起到服装店订做衣服,拉吉对优雅漂亮的米图一见钟情并展开甜蜜的追求……
画面一下跳转到十五年后的婚后生活,拉吉继承父业和米图在月光集市经营服装店,跃为了中产阶级家庭。
两人一直为没有受过名校教育耿耿于怀,两夫妻平日里互怼,都是吐槽对方不会说英语。
转眼女儿皮雅到了入学的年龄,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女儿赢在起跑线上,用教育改变命运?
学校硬性规定,只有住在距离学校小于3公里的房子,才有机会入学。
拉吉一家也不是盖的,立刻买了豪华学区房。
不单小孩要面试,重要的是家长也要考核。
拉吉和米图为了通过考核,学英文、背演讲稿、做各种模拟面试,还要研究怎么穿出“低调的奢华”。这么折腾,最后还是落选了。
在他们看来,没有进最好的小学,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简历上不是好大学,女儿就不能找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她就是一个失败者。
入学培训专员告诉他们另外一个方法:政府规定,每所学校必须预留25%的学位给贫困孩子,不需要竞争、不需要培训,一切都凭碰运气的抽签决定。
然而事实却是,只要交够钱,就会有学校的“内部人士”帮你作弊,让你的孩子100%被抽上。
可怜的拉吉才交了钱,作弊黑幕就被电视台曝光了。如果被查到作弊,就会面临坐牢的下场。
为了让女儿顺利入学,为了避免牢狱之灾,他们决定装穷人,穿上地摊便宜货,从豪华学区房搬进了脏乱的贫民窟。
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拉吉一家来说是极大的考验:破旧的房子里老鼠成群;自来水不够用;靠政府补给食物……
当女儿顺利抽到贫困生入学名额的时候,两夫妇却高兴不起来,他们清楚知道,女儿顺利入学意味着他们不仅偷走的是一个贫困生的名额,更是一个穷苦家庭的未来。他们的胜利,是以剥夺穷人的权利为代价。
《起跑线》影射出的社会问题,值得我去思考:
进名校,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看似给穷人留下25%的入学名额,却要征收昂贵的课外活动费,让报名成功的穷人知难而退。
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争夺学区房、从小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参加比赛、买关系、贿赂,想尽一切把孩子送进名校。
对家长而言,“名校”意味着一切。仿佛只有名校,才能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只有名校,孩子才可以出人头地优人一等。
进名校,究竟是在帮子女,还是缓解父母的焦虑?他们是以爱的名义,弥补自己没有上过名校的遗憾,他们甚至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更不是投资的生意。
影片的最后,拉吉明白了,要改变体制的腐败,不能指望别人,而是从自己开始。他放弃了辛苦争来的名校学位,将女儿转学到了普通公立学校,一向说了算的米图第一次赞许了丈夫的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