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改变人生?

教育改变人生?

作者: 手牵手走 | 来源:发表于2020-10-30 18:34 被阅读0次

    昨天写了美国最近有一个逆袭的人很火,比尔盖茨推荐她的自传,她就是畅销书 Educated (中文名《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这个女孩子17岁之前没有走进过正式的课堂,而且原生家庭极其走偏,基本上就是一直在被父亲虐待。然后,她通过自学和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后来读了哈佛的博士。这一项成就相对于她的出身环境,已经让很多人叹为观止。

    但是,这几天有一个新闻传来,就是一个在美国的访问学者,本科是中国北大的博士毕业生,在美国被21岁的留学生刺死。原因是这位访问学者年薪只有5万美金,太太是政法大学毕业,有两个孩子。他们买了一个五居室的房子,可能是为了减轻房贷压力,将其中两间出租给留学生。

    由于房子保养和费用方面的争执,最后居然出了血案。该博士被捅死,博士太太重伤,留下两个孩子。

    令人唏嘘的同时,大家不由得注意到他们经济上的困窘。

    这样的反差不由得让我们怀疑,都是受教育,都读到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我们到底该相信教育的力量还是对此持怀疑态度呢?

    塔拉.韦斯特弗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当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很多人也看到塔拉的背景,他的几个哥哥即使没有逃离父母和家庭,当时在当地也称为了富商、地主和地头蛇。而另外几个兄弟则上了大学和拿到博士学位。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父亲虽然偏执,但是基因里仍然有优秀的一面。譬如演说能力。这些为塔拉和他们兄弟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时候也会发现,教育真的改变命运了吗?它改变的到底是什么?是社会地位?还是富裕程度?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好的大学,获得了很高的学位,但是仍然陷入贫困,甚至不如他没怎么受教育的父母,那么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

    即使没有北大、哈佛这样引人注目的名牌大学吸精,我们不凡也看看有些普通大学的孩子。他们没有背景、父母也没有人脉,没有家业来让他们继承,也没有位置来让他们坐。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2020年暑假的一条消息是,湖南大学硕士毕业生跳江自杀。这条消息更引人注目的是该硕士生是一个被资助的贫困生。

    资助他的爱心人士林峰表示:“第一次见到他那时,他家里甚至都没有窗户,墙上全是奖状,没有任何电器,吃饭都是临时搭的桌子,孩子瘦瘦小小的让人心疼。” 本以为会帮助一个孩子得到一个好前程,没想到却是这种悲惨的结果。

    时隔九年林峰再次回到陆洋的老家,看望丧子的老人,陈陆洋也已经被草草的埋葬了,令他意外的是,他们家住的房子和九年前相比除了更破旧了竟然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没有任何电器,依然破旧不堪……

    面对生活的囧境,你能说什么…… 

    很多人指出陈陆洋的教育里缺少了心理的教育。贫穷带给他的这种“自卑感”如影随形,并不因为上了大学而减轻了。

    我想说,这其实是不全对的。与脆弱的陈陆洋相比,有很多成功的人也曾有过非常贫穷的童年时光,但是奋斗和时代让他们成功了,真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陈陆洋其实也已经找到了工作,进入了一家国企。这年头,遇到疫情+贸易战,帝国理工毕业的还可能找不到工作呢。女朋友分手了,再找一个。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虽然失恋很痛苦,但是谁没个痛苦的时候呢?连俞敏洪都说”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我更愿意理解为”在人生的苦海中尽力而为“),谁的痛苦拿出来说,谁又比谁更苦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真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位、一个头衔。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校里教的那些知识。更何况,60%的教育来自家庭,30%来自学校,10%来自社会(这个比例可能也不准确)。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教、学同一门课,都会有差异,而且这样的差异很正常。

    所以,家长们真的可以不用再迷信学历和学位了。企业主们,也可以不用再迷信了。而我们的学校和教育系统,大概可以反思一下,我们是在育人还是在生产流水线的知识储藏器?

    ----------------

    写完此文,再回想杜甫和王尔德这两位星光熠熠的才子和他们悲惨的人生结局,我们是否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并不一定会带来生活的富足。

    教育改变我们的命运,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其实是很多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虽然历史上,多数时候读书人的命运是要好一点的。譬如古代和平时期的科举选拔制度。但是考中了,如果不做贪官可能也不会有很多钱。如果遇到战乱年代,普通读书人可能毫无用处,此时行伍才是出战功的时候。

    而现代社会,提供不了太多高学历对应的岗位,实际上造成岗位的不足、人才的过剩。当蓝领岗位人员稀缺,则会推动某些紧俏的蓝领岗位收入上升。譬如金牌月嫂的收入上万,而本科毕业生愿意拿4000元一个月的工资,要知道这个薪资是很多蓝领工人都不满足的收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改变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xl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