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就没了。不禁感慨,这时间比钱还不禁花。反思一下,一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愿望清单里的它们都实现了吗?
愿望一:培养每周定期的阅读习惯
1月读过三本书《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已读4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完)、《长恨歌》(已读43%)。
电子书架《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经济学读物。读的原因很简单,我是罗胖的跨年演讲提到的书单中随机挑选的。事实证明,对于缺乏经济学常识,又不是很感兴趣的自己来说,这本书确实比较枯燥。所以,没看到一半便及时止损了。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背后受到太多政府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对时政和时事的深刻洞察在中国可能就意味着商机。只是,自己并没有那样的慧眼,还是算了吧。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自我成长和精进类的书籍,内容倒是很对自己的胃口,读起来也很顺畅。我认同本书的核心观点——人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永远都会有办法去精进自己;也很喜欢作者的文字风格,尤其是有一些精妙的比喻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更加亲切,而不是像说教和鸡汤。
我记得作者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人的视野像手电筒,未知世界如茫茫黑夜。走在清凉黑夜里,大师如同闪亮的星星,在头顶若隐若现,我抓紧自己的手电筒,照着脚下,一步步前行,偶尔见几个同路人,心生欢喜。
作者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自我探索和追寻的心路历程,也仿佛让我看到了自己曾走过的路,无比熟悉。
《长恨歌》是因为听了听书介绍之后,对王琦瑶这个悲剧的女子产生了兴趣才开始读的,目前还没到一半。读完再叙。
不得不说,尽管读了几本书,但阅读习惯坚持得并不好。在得到平台上,我参加了多次阅读挑战均坚持不过几天就以失败而告终。最近的一次阅读挑战是始于今天。
相较于其他习惯,比如听书、学英语、练瑜伽等,阅读习惯的养成似乎更加困难。这可能是因为其他各项任务都是相对独立的,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且如果中断对整体计划影响不大。
但读书这件事显然非常不同。在每天阅读时间并不太多的前提下,一本书通常需要坚持十几天天甚至一个月才能读完。长时间的跨度本身就会显著影响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确实不太适合每天碎片化来进行。而且如果中间中断几天,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和效果的影响会更大。
因此,阅读可能并不适合依靠类似于“打卡”这种活动来形成习惯。尽管如此,我仍然还想在未来的2月份里继续尝试和挑战。也许可以尝试调整优先级,重新规划一下每天的时间安排,看看效果是否会有所改变。
读书这件事,放弃很简单,而我只想再坚持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