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高效学习要会用脑

高效学习要会用脑

作者: 雾满南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17:06 被阅读0次

    芭芭拉 · 欧克莉(Barbara Oakley)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大脑喜欢这样学》,由台湾木马文化出版。这是一本结合了作者自身学习经历,讲如何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来高效学习的书。由于作者的学习经历很传奇,所以你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作励志书来读。虽然该书涉及大脑的工作原理相关内容,但由于不是专门介绍脑科学的书,所以这部分内容并不难理解,甚至很容易读懂。

    先来介绍一下作者。芭芭拉 · 欧克莉(Barbara Oakley),现为奥克兰大学(Oakland University)工业系工程学教授、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全球数位学习学院学者、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研究员,以及全球开放线上学习系统 [ coursera ] 最热门两堂课的主讲。这两堂课程分别是 [ 学会如何学习 ](Learning how to Learn)和 [观念翻转 ](Mindshift)。

    和大多数人一样,芭芭拉 · 欧克莉以前也讨厌数学,从小学到高中数学成绩都不好。后来,在意识到数学和理科不好会妨碍她的工作升迁之后。她决定返回校园,重新学习数学和科学。和之前不同,这一次学习时,她学着利用大脑的特性,建立新的学习习惯,而且还改变了思考习惯。以上改变,让她逐渐掌握了数学和科学,并且成为佼佼者。如今,她在大学里教书,教的是她当年不曾想过能学好的理科。

    网络图片

    两种思维模式

    在《大脑喜欢这样学》这本书中,有两个核心概念贯穿始终,即两种思维模式。分别是专注式思维模式和发散式思维模式。这是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日常生活中,大脑随时随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互相切换,并且,我们的大脑每次只能运行一种模式。当专注模式运行时,发散模式关闭,反之亦然。

    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在高度专注与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神经网络。前一种神经网络,神经学家称之为专注模式,后一种为发散模式。专注模式运行时,意味着我们是用理性、循序渐进、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当我们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时,专注模式就会接管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放松下来,任思绪神游,这时发散模式就会接管我们的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发散模式似乎与 [ 大方向 ] 有关,灵光乍现就是发散模式的杰作。放松能帮助大脑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产生珍贵的洞见。打个比方,专注模式类似手电筒聚焦后发出的光,这种光穿透性强,能让我们看到照射区域的细枝末节,但是牺牲了对全局的感知。发散模式正相反,类似于手电筒射出的散光。这种光照射面积大,能够给我们宽广的视野来看清照射体全貌,缺点是会损失部分细节。

    现在都在提终身学习,既然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那就要想办法学好。要想学的好,就要善于在两种思维模式之间切换。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碰到棘手问题时,首先启动专注式思维模式仔细思考,若仍是毫无头绪,想不出解决办法,则可切换思维模式为发散式,以求获得突破口。学习新概念或面对困难的任务,我们的思维常会陷入错误的理解,或跌入错误的解决路径久久不得而出,这种状况被称为爱因司贴浪效应(Einstellung effect),又叫定势效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专注解决问题的大脑会把我们不断引向错误的思考路径。要想跳出这种漩涡,唯有借发散思维的魔力。
    学习中的误区

    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想记住学习内容,反复阅读是很好的方法,但他们错了,这其实是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

    无论学什么内容,数学、语言、工程、医学或弹钢琴,很重要的一步是,先要记住一部分学习内容,然后通过理解内化于心。当然了,理解之后再进行记忆,会记的更快。

    为了记住所学内容,大多数人会采用死记硬背或反复阅读的策略以加强记忆。但研究显示,这其实是一种效率很低的记忆方式。真正高效的记忆方法是:回想。

    当我们读过一遍所要记忆的内容后,尝试着回想刚才读过的内容,看自己能想起来多少。尽力回想后,翻书核对回想的内容是否正确。对没回想出来和回想错误的内容,重新阅读加深印象。然后,放下书本,去干其他事情。等过一段时间后,重复第一次的回想步骤。再过一段时间,再次回想。必须注意的一点是,两次回想之间的间隔要逐渐拉大。比如第一次回想是在读过内容一小时后进行的,第二次回想可放在第二天,第三次为一周后,第四次······。这样经过多次回想,我们要记住的内容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回想需要全神贯注,调用大脑专注式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很消耗能量,所以在尽力回想所学内容后,我们会感觉有点累,甚至浮躁,这很正常。通过短暂的休息,不好的感觉会很快消失。我们的记忆还有一个特性,记忆的时候越感到困难,调取记忆则会越轻松。

    透过回想,有助于我们巩固记忆组块,提高学习效率。另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测验。

    很多人认为,测验仅仅是为了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但研究显示,测验不光可以检测学习效果,它还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测验和回想一样,是高效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学过新知识后,定期给自己来几次小测验,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由此我们知道了,反复阅读学习内容并不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回想和测验。顺带一提,阅读时划重点线,也是低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划线会让大脑误以为我们已经记住了这些内容。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为了学的好,学的扎实,我们应该多了解大脑这个学习器官,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再采用符合大脑工作原理的学习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学的好,学的牢,学的扎实。

    若想进一步了解好的学习方法,《认知天性》和《大脑喜欢这样学》是两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网络图片

    好的答题策略

    两种考试答题策略:

    • 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
    • 先做难题,再做简单的

    请你思考以上两种答题策略孰优孰略?

    每一个参加过考试的人,想必都或多或少思考过上面两种答题策略的优略,且大多数人应该都选择了前种策略来答题吧。在这之前,我也是这么选择的,理由很简单,先尽快做完简单题目,把该拿到的分数尽快拿到。至于难题,最后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力而为。后来,在读了《大脑喜欢这样学》一书后,我才知道我错了。

    书中,作者建议的答题策略是,先做难题。作者称这种策略为由难而易跳跃应考法。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拿到试卷后,先浏览一遍,对哪些是难题哪些是容易一些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浏览完试卷,选择一道难题开始解答。读完题目,接着思考两分钟,如果两分钟后想出了解题方法,那么就答完这道题。如果两分钟后仍旧毫无头绪,就要赶紧停下来,找一道简单点的题目去答。答完简单题后,再回过头思考刚才那道难题,如果这时想到了解题方法,就答完这道题。如果仍想不明白,就不要继续纠缠,立刻选择简单题目去做。整个考试过程,就是如此这般循环做题。

    为什么要这样答题?直觉告诉我们这不光很浪费时间,也很容易被难题打击到自信。但是,在理解了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后,我们就会明白这种策略的科学性。通过上面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了专注式思维和发散式两种思维模式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为什么作者建议的答题策略是有效的。答题时先思索难题,相当于我们提前把难题放入了大脑,这时我们转移注意力,也就是去做简单的题目,就可以让发散模式开始运作。而我们知道,发散模式善于解决难题。

    网络图片

    好的读书方法

    在《大脑喜欢这样学》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芭芭拉 · 欧克莉(Barbara Oakley)总结全书,提炼出了“十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十种坏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主要以回想的方式,把好的读书方法写在下面,作为对自己记忆组块的巩固。至于坏的读书方法,自然就是好的读书方法的反面喽。写完好的十种读书方法后,我会检查写下的内容,错误的地方会进行修正。所以此刻看这些内容的你,请放心阅读。(说明:以下内容,粗黑体为书中作者原话,非粗体为我自己的解释)

    十种好的读书方法

    • 回想学习内容。读书时尽量不划线;去其它地方回想读过的内容。
    • 检验自己。随时随地用小测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等到考试的时候。
    • 建立问题组块。做题时,透过理解与练习,将解题方法整合成一个记忆组块。
    • 间隔练习。不在同一天练习同样的内容,把它分散开来练习。即使在同一天,至少也要在不同时段练习。
    • 交替练习不同的解题技巧。不要长时间重复练习同一种解题技巧,交替练习不同的解题技巧,会更让自己明白这些解题技巧的适用场合。
    • 休息。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这点毋庸多言;做题遇到困难实在无法解决时,不妨休息一小会再思考。
    • 运用说明式质问法和简单的类比。通过想象,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并且经常在知识间进行类比。比如把电流比作水流。爱因斯坦曾把无线电比作一只猫,按一下猫尾巴,猫就叫一声。
    • 专注。学习时,专注有多重要无需多言吧
    • 先吃掉青蛙。先解决掉困难的任务
    • 使用心理对比。想象自己达成梦想后的情景,并与现状做对比
    公众号:南山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学习要会用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fo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