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6b5945b5617e2db7.jpg)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就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活动,又是读者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想象的一种复杂的心声活动。
阅读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能够促进词汇的拓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增长阅读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几十年前,他就提出了一个超前的教育理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句话通俗点讲是指“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慧”。这种聪慧如果体现在阅读上,就是一种阅读能力。
崔峦先生曾提出过学生的“阅读力,理解力,感悟力,表达力”观点,对于这一观点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我看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面,二是能力方面,将二者合起来,就是所谓的“阅读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2ada37a7b5f4339d.jpg)
阅读能力对于教育而言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在阅读的时候提高阅读效率,还是在考试的时候提高解题能力,阅读能力都贯穿之中。因此,从小学做起,必须重视阅读能力是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影响。
以往谈阅读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开始,大多人认为阅读能力可以从考试这个环节体现出来;接着,有人认为,除了考试中的笔试之外,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思维,阅读表现;最近,一二年级取消纸质考试,引起了广泛关注,焦点就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纸质考试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张“语文试卷”,其实,那里边就有好多检测题项是不需要用笔把它书写成文字的,口头表达也是很好的答题。我赘述一点个人的看法,取消纸质考试不等于取消表达要求,因为表达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口头表达,一是书面表达。
围绕“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五个阅读维度,这里介绍几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无论是考试,还是阅读教学,仅供参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91c758189bcdb18e.png)
一年级:听读
重点:教师或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重在对某一个点的趣味激发。
策略:1、获取信息;2、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二年级:绘读
重点:学生阅读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图画,对文本整体进行回顾、总结、梳理。
策略:1、获取信息,整体感知;2、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三年级:朗读
重点:通过个体诵读、同桌对读、小组同读、全班齐读等不同方式,读出声音,强调对字词句的细节把握。
策略:1、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2、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图片
四年级:速读
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个方面体现在阅读速度上,一个方面体现在内容解析上。通过迅速浏览后对文本内容深入思考,提升阅读能力。
策略:1、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2、创意运用。
五年级:精读
重点:阅读到精彩的文本时,立刻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表达观点,这是对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能力的运用和提升,有助于提升创意运用能力。
策略:1、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六年级:研读
重点:链接、延伸、拓展阅读文本内容。利用多文本信息,结合生活实际,有创意性的表达。
策略:策略:1、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