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双减”实现“双提”,提升阅读工程,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需要把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到哪里?怎么走?到了没有 ?”需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组织教学。围绕“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五个阅读维度,在“获取信息方面”“整体感知方面”“形成解释方面”“作出评价方面”“创意运用方面”五个方面,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创意运用能力”。坚持课堂提升能力,课外体现能力原则。真正将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
无论是“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组文阅读课”都需要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加强训练,“自由阅读课”是课堂学科化功能向社会学科化价值转变的桥梁,因此,需要做好阅读教学的转化工作。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自由阅读课,阅读内容分别是:《笋芽儿》《春天很大又很小》《开在信箱里的野花》《松鼠和松果》《春天》《为春天做巢》《绿草地(节选)》。
“学习目标”需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本节课的着力点,1.在“获取信息、整体感知方面”,需要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找到精彩语句,并注意语气和重音。2.在“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方面”,能够在对文本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的基础上,提升创意运用能力,即尝试用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明白。
“学习过程”是对学习目标精准落实的重要环节,可以安排以下环节。
(一)提出疑问,导入阅读
春天是美好的,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但是春天是大还是小?谁在为春天做巢?又是谁带来了春的消息?我们一起来阅读丛书中的几篇文章,一起寻找答案。
(二)阅读短文,注意语气,通过读好关键词语的重音,感受春天的美好
1.出示阅读内容:《笋芽儿》《春天很大又很小》《开在信箱里的野花》《松鼠和松果》《春天》《为春天做巢》《绿草地(节选)》
2.自由朗读,完成任务单。
(1)从文中找出带有“!”或“?”的句子,请用“__”画出来。注意标点,读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
提示:“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通过读好关键词语的重音,感受春天的美好,读好“!”。
(2)文中有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请“~~”画出来并朗读。
(3)同桌分角色互读,扮演不同的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
3.小组交流,汇报任务单。
此环节的发力点既有“获取信息”,也有“整体感知”,还有“形成解释”和“作出评价”。在“获取信息方面”需要获取文中找出带有“!”或“?”的句子,并用“__”画出来。在“形成解释方面”需要这样解释清楚,1、为什么说这些句子是感叹句和疑问句?2、这些句子该怎么读?为什么?在“作出评价方面”需要提升,1、对文本内容作出的评价;2、对读的程度作出评价。
(三)参照例句,仿说句子,通过仿说,交流对春天的感受
1.出示例句,仿照例句说句子。
例句:啊,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白桦树,睁着大大的眼睛。
仿照上面的例句,试着用上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明白。
在( )的松树林,长着( )的小松树。
( )的小蜂,落在( )的小花上。
小鸟换上( )的羽毛,飞过( )的森林
2.写话时,尝试用上合适的词语,句子会更具体、更明白。
小结:同学们借助标点和关键词,注意了语气和重音;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读出角色之间不同的语气;能够仿照句子,试着用上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明白。
此环节的发力点主要体现在“创意运用方面”,但需要打好底子,有了基础才能创意运用,不能做简单机械的模仿。最好能够体现形式上的创意,还有内容上的创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意运用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