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贵栓‖小学生自由阅读能力策略运用(二)

张贵栓‖小学生自由阅读能力策略运用(二)

作者: 悦读苑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07:38 被阅读0次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了单元主页,并编排有单元导语。其中,语文要素直接指向了本单元的阅读与表达。那么,围绕阅读维度处理阅读与表达的关系,需要实施策略阅读,这样,阅读能力才能有效提升,真正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发挥课堂学科化功能,实现社会学科化价值。支架式教学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能够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能够为确定“学习目标”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可以合理设计阅读的着力点。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支架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发力点精准发力,实施策略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三年级自由阅读课为例,插入对着力点与发力点的理解与应用。即使是一节“自由阅读课”,需要从单元语文要素谈起。统编教材第三单元语文要素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自由阅读课”的阅读内容是:《童年的春节》《冰灯》《客家土楼》《桥梁远景图(节选)》《天坛》《齐白石画虾(节选)》

    一、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确定学习目标。

    1.阅读6篇文章,大致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通过自由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并能分享、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搜集和阅读有关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章。

    解读以上“学习目标”,指向了三个层面:目标1是“获取信息”“整体感知”;目标2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目标3是“创意运用”。目标是指向,环节是实施。

    二、分解、分层实施阅读策略,体现学习过程的合理性。

    (一)读题质疑,了解已知,出示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久流传》中的6篇文章一一《童年的春节》《冰灯》《客家土楼》《桥梁远景图(节选)》《天坛》《齐白石画虾(节选)》

    1.学生读题,自由质疑。

    2.要求学生选定两三篇文章,边读边思考:从文章中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自学提示:阅读时,借助文中的批注,谈说作者讲了什么意思,抓关键词语体会一两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么写这些特点的。

    此环节体现的是“获取信息方面”“整体感知方面”,旨在提升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

    (二)小组交流,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出示表格和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题  目    讲的什么    什么特点  怎么写特点的

    《童年的春节》

    《冰灯》

    《客家土楼》

    《桥梁远景图(节选)》

    《天坛》

    《齐白石画虾(节选)》

    (三)集体交流,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集体分享交流,看看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哪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预设如下:

    题  目    讲的什么    什么特点  怎么写特点的

    《童年的春节》 童年过春节  隆重、热闹、好玩  抓人物动作,写具体

    《冰灯》

    《客家土楼》

    《桥梁远景图(节选)》

    《天坛》

    《齐白石画虾(节选)》

    (二)(三)环节是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指向了“形成解释方面”和“作出评价方面”,旨在提升学生的“形成解释能力”和“作出评价能力”。支架式教学的层层递进关系得以彰显。

    (四)总结激趣,交流展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引导学生借助丛书中第47页的“活动三”的活动方案,也就是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交流展示。

    1.小组内展示交流方案。

    2.集体展示交流。预设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晨会活动方案

    展会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

    展会目的: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陶冶性情、涵养品德的作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共享,提高我们小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活跃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展会内容:

    主题:诵千古诗词,扬中华美德。

    呈现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5名优秀选手组队参加展示。各班组推选两位诗词积累丰富的家长组成亲友团,全程参与活动。

    主要内容:

    1.诵读接力。每个队选定一个“诗词包”,在两分钟内小组队员之间接力背诵“诗词包”内的诗词,比一比哪组背诵得最多。

    2.诗词接龙。诗词名句接上句或是下句。每组参赛选手解答不了的题目,可以让亲友团或者是场下观赛的同学作答。

    3.飞花令。在规定时间内轮流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直到一方背不出。

    4.情境接诗。根据主持人提示的情境,吟诵相应的诗句或是整首诗词。

    5.齐背古诗词。

    显然,本环节除了总结之外,更多的是运用,直接指向了“创意运用方面”。

    纵观一节“自由阅读课”的设计与实施,依然可以围绕“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五个维度,确定“着力点”,在“获取信息方面”“整体感知方面”“形成解释方面”“作出评价方面”和“创意运用方面”实施“发力点”,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和“创意运用能力”,这样能够将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

    以下是四年级一节“自由阅读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1、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本节《教学设计》,以此作为研究文本,望同仁能够作出批注。分享交流,共同成长。

    第8课时自由阅读课

    ——《乡村(节选)》《叶笛(节选)》《小小山村》《故乡的芦苇(节选)》《乡村的瓦》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习得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自由阅读文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进一步领悟生动表达的方法,为学以致用做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明确目标

    1.回顾课文《乡下人家》和《天窗》,从中分别体会到了哪些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这种感情的?

    抓中心句

    借助泡泡语

    抓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读优美语句,想象画面

    2.本节课就让我们运用习得的方法走进今天的这一组文章。

    出示5篇文章的题目:

    《乡村(节选)》《叶笛(节选)》《小小山村》

    《故乡的芦苇(节选)》《乡村的瓦》

    3.出示自读要求,明确阅读任务:

    (1)联系文中的”泡泡语”,结合文章体会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泡泡语”的方法。

    (2)结合自己找到的关键语句,写出你的“池泡语”,写下你所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勾画文中优美的句段,感悟作者生动的表达。

    (二)依法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自由阅读文章。

    2.小组交流。

    交流时重点围绕你从“泡泡语”中读懂了什么,怎么通过写“泡泡语”来谈自己的收获。

    3.独立试写至少两条“泡泡语”。

    (三)交流分享,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读一读,然后每组推选出三条“泡泡语”在组内集体修改后,全班进行交流。

    2.以文章的顺序展开交流、分享。

    3.比较、总结:

    从“泡泡语”入手,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沉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这些回忆中流露出的爱,使文章洋溢着温情。

    (四)积累语言,领悟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1.提出要求:将阅读过程中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并简单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以及从中获得的启发。

    2.教师小结: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优美语句想象画面,能够帮助我们迅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贵栓‖小学生自由阅读能力策略运用(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ea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