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发展心理学视角看《野草莓》

发展心理学视角看《野草莓》

作者: 豆芽儿湾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22:13 被阅读0次

    《野草莓》这部电影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以精致细腻的意识流手法,呈现了主人公伯格医生的生命故事。

    本文结合发展心理学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尝试对伯格医生的人生阶段做一梳理。

    一、婴儿期至青少年期

    《野草莓》对于伯格医生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着墨不多,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故事情节中找到些线索。

    1、婴儿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0-1岁是个体发展信任感的关键时期。儿时优渥的家庭条件可以让伯格医生得到足够的照顾和养育。

    影片中,在梦到莎拉抱起孩子并安抚的场景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伯格医生对于婴儿被悉心照顾的怀念。

    而从伯格医生自信满满决定自行驾车去参会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和环境的信任,由此可以推测,婴儿期的伯格医生是顺利发展了信任感的。

    2、幼儿期

    1-3岁是幼儿发展意志品质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自主感。在伯格医生去看望言语刻薄的96岁母亲时,母子间的对话显示出关系的疏远,这折射出母亲在养育儿女时感情的疏离,也让人有理由怀疑伯格医生的自主感是否顺利发展。

    从伯格医生的儿子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伯格医生对儿子的成长也是漠然的,可能也是沿袭了其父母对待他的养育方式。

    3、学龄前期

    伯格医生在3-6岁可能并未能顺利发展他的主动性,无论是从他与父母的关系,还是从他对待与表妹萨拉的感情,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父亲在他的回忆中形象模糊,母亲的冷漠严苛,都不利于伯格医生主动性的发展。

    4、学龄期

    6-12岁的学龄期,是发展勤奋感的时期。伯格医生一生执业,获得很高的荣誉,从表妹萨拉的口中,也听到对伯格医生的肯定。由此可以看出,伯格医生学生时代的勤奋感是得到了发展的。

    但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他在情感上是隔离的。涉及爱情和亲情时,自卑感在他身上也是有清晰的体现的,所以在梦境中,莎拉让年老的伯格医生照镜子,伯格医生会那样的无地自容。

    5、青少年期

    12-20岁的青少年期,个体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初步建立自我同一性。伯格医生对于作为医生的自己,评价是满意的,是“问心无愧和可以肆无忌惮的”,这体现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在爱情中的孤独感和后续对孩子的冷漠,让我们看到在恋人和父亲的角色中,他并未成功发展出自我同一性。

    二、成年期

    成年期的伯格医生,形象是立体和鲜明的。我们可以从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以及自我整合对绝望几个方面,探讨伯格医生的成年人生。

    1、成年早期

    显然伯格医生在亲密感的发展上是受到阻碍的。他感受爱和给予爱的过程并不成功,失掉了与表妹的恋爱,婚姻也很不幸福。

    梦境中妻子的自白,是对伯格医生无情和冷漠的控诉。而伯格医生受到的惩罚是孤独,这种孤独感始终伴随着他。

    2、成年中期

    成年中期,个体与社会密不可分,工作与家庭的角色都是此阶段的重要关系。作为医生,伯格医生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的工作成就是卓越的,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家庭层面,他对儿子的照顾和养育又是缺乏的,作为父亲,他并不是合格的,可以说他繁殖感的发展是相对片面的。

    3、成年晚期

    成年晚期是自我整合与绝望感的对抗。伯格医生的刻薄冷漠和傲慢自大是他一贯的个人风格,从他的“自我感觉很好”,可以看到伯格医生是达到一种自我整合的。

    同时他的绝望感也很清晰,他梦到自己躺在棺材中,梦到因看不清显微镜和错诊病人等被判定有罪。这些梦境是伯格医生绝望感的体现。

    不过经过这趟旅程,在现实与梦境的交错中,伯格医生实现了与过去的和解,找回了对他人表达爱与情感的勇气,也在梦中与父母开心相见。对于伯格医生而言,他再一次实现了自我整合。

    三、关于整合

    就整合的含义而言,它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个体自我觉察和审视,以及重新看待自我的过程。

    自我整合的个体,在回望过往经历时,看得到自己的生命意义,身心和谐,也因此会对自我感到满意,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在面对当下时,个体对现实是接纳的,对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是有清晰的认知,可以坦然面对的。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自我调整和整合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人生的任一阶段,即便是在老年期,个体依然可以把之前没有发展好的部分发展完善。

    就像伯格医生,他的主动性、亲密感都可以在79岁的年纪得到修正性发展,我们也看到了他身上爱与关怀的实现。

    《野草莓》的最后,伯格医生真诚地向管家道歉和寻求和解,主动与儿子攀谈和表达关心,与儿媳形成了亲密的亲情关系,在睡梦中露出真正的微笑,并在醒来后带着轻松和愉悦继续睡去。

    这些行为和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伯格医生已然在自我整合的状态之中,也相信这是个持续的、积极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视角看《野草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hx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