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总算见识够了踢皮球现象。
一、回耶,不回耶?
国庆大假,支教者能否回家探亲的问题,上级部门让问当地指挥部,指挥部说全面放开,你们有什么具体要求,得请示相关负责人。
于是主管甲决定让回了,人家都买上票了。主管乙说不行啊,没请示,这个说了不算,那个也不算。
绕来绕去全部指向一个最大的负责人,负责人说让指挥部研判,仍是没有拍板的人,继续问继续拉扯,继续踢皮球,继续没结果。
那就不让回了,退票,高退票费谁来承担?第一个发通知可以回的领队,主动担责,自掏腰包给人家垫付。
仍是心有不甘,问来问去,决定权又指向了最大的负责人。继续请示,直到那个最大的负责人,终于在忙碌之余,有时间见到这些具体的主管。
邻居县市已经有同样情况了,主要负责人也总算点头。
这是怎样的一场折腾啊!当事者从惊喜到失望再到绝望,劳民伤财。中间传递者背负着出尔反尔的罪名。
二、主人跑了,客人在忙
甲单位被用作考场,可是技术人员不过硬,派另一单位去做指导,一帮年轻人互相推,这个有事,那个忙呢,最终把钥匙扔给那个技术过硬的客人,个个销声匿迹。
客人拿着人家的钥匙,找不到门,需要什么东西,打这个电话没人接,打那个电话吞吞吐吐,总之是没有一个能解决哪怕一个小问题。
来了技术人员,不想着好好学习一下技术,争取本单位能够早日独当一面,能躲就躲,能踢的皮球就踢,哪里有年轻人的担当。
推卸一切不愿承担的责任,谁踢的皮球越多,像滑头一样越聪明。推卸的过程花费的经历和口才,如果用在正道,不知能创造多大的效益。
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内心有委屈,不怕多干点,就怕干得越多受到的批评最多,因为承担的责任越多,犯错的概率也越高。
那么,踢皮球者们的心态也昭然若揭,怕犯错,担责。
那么,原因出在哪里呢?
归根结底,在于一个人的态度,你是为了解决问题,产生效益,还是得过且过,明哲保身。
2020年9月5,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在线上举办,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广东东软学院党委书记、葫芦岛市委原书记、东北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都本伟发表了主旨演讲,题目是“东北与广东差啥?——关于东北振兴的思考”。
都本伟以几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处理事情的不同方式。他体会到,广东“商guan”明显多于“政guan”,对“商guan”的考核要看经济指标,他自然倾向于经济效率,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失误是低效率。而“政guan”则侧重于zhengzhi业绩,只要zhengzhi上不出问题就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机会成本是犯错。
懒政现象必然导致踢皮球,宁愿错过也不犯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虽大有改观,但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不办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面上不办,底下瞎办(给好处就办)。
他指出,应该给公务人员“减负”,真正建立起“容错”工作机制和良好的政务环境,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高效服务。
当然,最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服务群众的意识。
除此之外,可能就是培养情怀,体恤基层,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