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近在看的一本书。
最近心里挂念的事很多,所以每日里,头脑中念头横飞,互相拉扯,让我颇是疲惫。我需要一种方法可以让我和头脑里的念头保持距离,能够学会有意识的按下“暂停⏸️”健,去观察、去体会。
《自我观察》就是这样一本书。教你如何进行自我观察。
虽然我只看了1/3,已经感觉到,这本书和其他心理学或自我成长类的书籍大不一样。作者对概念的定义非常精准,我喜欢读这样的书。没有大而空的论述,简单平实的语言里,透着智慧。
在作者看来,我们的灵魂才是“我”,而躯体则是容纳灵魂的人形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修理师,负责检修自己的人形机器。人行机器自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住在其中的灵魂。作为修理师,我们有责任提高自己对机器的熟悉度和熟练使用程度;从而让自己成为大脑的主人,而非让大脑主宰了自己。
来自内心的“恐惧”,带来了脑海中的诸多不必要的念头。“贪嗔痴”皆来自恐惧。
如果你一直对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世上走一遭,还没有很好的想法,那不妨借鉴一下书中的观点:“我到地球来的原因,即通过工作自己来实现灵魂的成长。”
自我观察是很困难的,你越努力尝试就越能认清这一点。
想要进入到自我观察,就需要培养自己的注意力。“我”就是注意力(意识)本身,灵魂既注意力。
为什么自我观察那么困难?
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人只是一个受习惯控制的生灵:习惯代替我们思考、说话和行动,习惯代替我选择。被童年时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习惯所控制,被舶来的知识和信念系统所左右。
了解自己:
后知后觉的观察:从注意自己的坐姿和走路的姿势,注意自己说话的音调和面部表情,注意自己的负面情绪开始,修复注意力机能。
当下的观察: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注意力得到加强后。我们可以在认同(习惯性模式)的时刻具有片刻清醒。
先知先觉的观察:在认同某个习惯性模式时,通过观察意识到它,就能够找到自己,并转换方向。因为习惯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能够做到先知先觉的观察时,这就是意志力诞生的时刻,之后才会进入“记得自己”的第二个阶段。
TB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