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天寒地冻,看到一个小视频,一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弯腰拉着一人力车费力的上坡,,车上是蜂窝煤。标题是:现代版的卖炭翁。
想起了白居易写得这首《卖炭翁》,不由称赞。也想起了很多年以前见过的一个卖蜂窝煤的老爷爷。
至少是十年以前吧!那时家家户户大多用蜂窝煤炉子做饭,那时天然气没有现在这样普及,那时用液化气觉得嫌贵。
那种蜂窝煤炉子就像一个架了三只脚的水桶,中间一个碗大的圆柱形空洞,刚好能放进一块蜂窝煤。不做饭时,就提到楼梯的拐角处,煨上热水壶。做饭时,就打开风门,提到厨房里炒菜。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用到蜂窝煤,隔几天总会有小贩们开车拉着蜂窝煤吆喝。
有一个老爷爷,皮肤黝黑,双手长年也是黑黝黝的,就像《卖炭翁》中写得那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老爷爷满脸皱纹,一次聊天他说自己七十岁了。他总是戴着一顶黑色的有帽檐的平顶帽,衣服也黑黢黢的分辨不出颜色。老爷爷拉煤的车是一辆破旧的脚踏三轮车,装的煤少,也费劲。但因为老爷爷的蜂窝煤总是比别的小贩便宜那么一、两分钱,所以小区里的居民还是很照顾他的生意的。每次买他的煤,看他吃力的来回楼上楼下的搬运,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他身体还不错,腿脚也利索。
一次,看到他带着老伴和孙子来卖煤。老奶奶很憨厚的样子,孙子三岁左右,虎头虎脑的,一看就能猜想到老爷爷的儿子也和孙子一样实在的像个石头。那时,没想起问问,他们的孙子为什么这么小。听说他们就住在附近的平房里,应该是租住的。
后来,小区里安装了天然气,家家就都不用蜂窝煤了。但是,还是经常能看到老爷爷,还是骑着那辆破旧的脚踏三轮车,只不过车里拉的都是纸板、废旧饮料瓶什么的。有时还能看到老爷爷在翻垃圾桶,找能卖钱的垃圾。
再后来,我搬了家,就再也没见过那个卖煤的老爷爷了。不知道,他是否还那样卑微、辛苦的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