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河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问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学术圈里,打假浪潮此起彼伏;影视圈里,抄袭口水沧海横流。一方面,是源远流长的几千年厚重文明,另一方面,却是削尖脑袋钻出大洞的创新口号。何为传承?何为创造?何为借鉴?何为抄袭?何为拼凑?
周邦彦说,明明白白,我凑个给你看!
第一阙:六朝金粉胜地,江山如画。双峰对髻,清江绕城,一江春水向天际。第二阙:当年旧痕犹在,时移世易。悬树犹存,莫愁已去;江山寂寞,明月如故。第三阙:当年王公贵胄,而今寻常百姓;当年繁华井市,而今草树斜阳。这个分为三阙的作品,除第一段概述风光外,后两阙都用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时移势易,繁华寂寞,盛事难再的苍凉感,这是怀古咏史诗的经典套路。
我惊讶的是,在这里面,看见两首完整的诗。
其一: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其二: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犹如把一个人的零件打乱,再重新雕塑一般。这些刘氏的眉眼被打乱分散在几百年后周氏作品的各个角落,依旧闪耀着熟悉的光芒。灵魂依旧,骨肉依旧,周词人最多也只是做个微创整容手术,这样,身份证就算换了?
我觉得,周邦彦是不适合写这类题材的作手。我想,北宋晚年时局动荡,他的心灵可能感觉到一些轻微的不安,但是他的笔力描写不出,或者他的理智不容许他作更残酷的现实描写,所以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拆书人。
翻了一下评论,历朝历代对这首的评价依旧很高。这是对于高名望古人的敬畏和宽容吧。摘录一段以记之:
“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联云韶集》
不知时人阅之,作何感想?
纵然如此,我依然喜欢首阙的环境描写,开阔大气。尤其“髻鬟对起”,“风樯遥度天际”。视野一下子便豁然开朗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