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课上有4位复训的学员,其中在今天课程的最后有一位学员讲述的内容,让我自己也有了新的感悟。
他说在去年曾经听我上过同一堂课,但是在当时的状态下,好像总感觉自己是懵懵的感觉听不大懂,不知道听的是什么。但是在今天的课上听了同样的内容之后,发现自己清楚了,清晰了很多,过去不懂的事情现在都明白过来了。
我当时就在跟他说。一种可能是他有提升了,一种可能是我也有提升了,当这种两种可能都叠加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发生是自然而然呈现的,所以老师和学生就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当两个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于是他们的课程碰撞出来的火花能够带给学员更大收获的那种感受,就会更加明显。
其实我也清楚培训师的培训,他不是把小白变成了培训师,而更多的是把那些曾经做过培训行业的人,通过更快的手段变成培训师。
一个从来没有讲过课的人,一个从来不知道培训市场是什么的人,一个只经过培训而没有经过讲课的学员是很难从感性到理性上都能够认知到如何做一个培训师的。
只有在市场上讲过课,受过欢迎或者讲过课栽过跟头的人,经历过很多与学员之间的种种纠葛,与客户之间的种种纠葛,与课程之间发生的种种的事件的人,他才能够从别人的培训中吸取到帮助他成长的营养。
所以好的老师一定是经过了市场的磨练,在深深的反思理论上的一些可以进步的地方,通过自己对课程的认知的不断提升,从而变成了一个好老师的。
所以当重新回顾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时,就马上就感觉到老先生是过来人,否则的话不会有这样的感慨,不会有这样的感悟。
好的讲师一定是在市场上拼杀过的,一定不是在温室里圈养出来的,只有经历了风雨,只有经历了春风化雨,只有经历了狂风暴雨的老师,他才能够宠辱不惊,遇到所有的情况都能够接受。于是那个时候,他做一位老师,心态上状态上接受程度上都会达到一定的要求。
所以我从来不相信,经过几天培训,这个人就能成为名师,他一定是经历了重重的考验,而且还不是讲师竞赛,讲师竞赛只是一种手段,他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保证,他一定是经过了残酷的市场的讲师的洗礼的。
把我们的讲师送入市场,再返回课堂,于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