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想法
数据新闻的世界性传播 ——基于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下的双擎驱动

数据新闻的世界性传播 ——基于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下的双擎驱动

作者: 顾子仪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1:46 被阅读37次

摘要:人们在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探索后,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基于海量数据关联重构后的数据新闻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存的全媒体时代下,数据新闻传播已世界性地影响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具有个性化、可视化、交互性的特点。本文以网易新闻的《数读》栏目和英国《卫报》的数字新闻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据新闻、大数据、全媒体、《数读》、《卫报》

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是人们不断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后的时代产物,这两个时代的双双齐下,数据新闻便映入人们的眼帘,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方面面。数据新闻是一种基于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数据进行关联创新生产新闻的新型新闻生产方式。世界新闻传播深受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数据新闻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质量。例如,国内知名的媒体——网易新闻旗下有《数读》的新闻阅读栏目、响彻国内外的知名媒体英国《卫报》,都有数据新闻的产品提供给新闻传播受众。

一、数据新闻的制作与加工

数据新闻是一种通过抓取、净化、结构化等方式深度挖掘数据,把数据与社会、数据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用可视化手段向公众展示出来的新型新闻产品。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多是信息图表,多是动画型、ih5型、图文并茂型等。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兴盛,让新闻采编者获取和撰写信息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让大数据时代提供的海量数据也变得清晰有序,让数据与数据之间也可以通过筛选、重构产生一篇创新的具有完整性的数据新闻成品,让新闻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深度也变得更加有质量和重量。

[if !supportLists]1. [endif]技术支撑:数据新闻的技术支撑是互联网、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等。新闻采编者利用ps、id、pr、CAD等新兴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将图片、影像、优质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篇新型的具有可视化特性的数据新闻产品向受众展示出来,给受众客观、真实、易于理解的体验感。微信公众号《网易哒哒》以“每天用最短的时间,带你看最酷的世界”的理念,一直坚持用h5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受众,阅读量一直是以万为基本单位的。

2.生产流程:

一是数据收集阶段。各个媒体平台发表的陈旧文章、论坛学者的长篇大论、网友不经意的评论等公开的信息都是丰富的新闻采编素材,且获取渠道便捷多样,数据新闻利用统计法、归纳法、比较法,对同个主题或者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解剖。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量呈上升趋势的多媒体平台使新闻数据库发布变得多样化,使新闻数据库的信息在深度、广度上更大程度地传播在媒体平台上,提供给受众更优质的新闻阅读体验。

二是数据处理阶段。海量的数据,容易鱼龙混杂。新闻失实、反转新闻、假新闻的频频出现,让数据处理阶段需要更严谨的处理。在数据的收集阶段时,便应对收集的新闻进行考证和核实,一旦发布的数据新闻成品有差误,那么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将大打折扣,可信力也会变低,获取受众的信赖十分重要,好的口碑会在潜移默化地传播中挖掘出潜在的受众。

三是发布阶段。在全媒体时代下各大媒体的剧烈竞争环境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潜移默化中相互促进,利用好自己平台的优势,利用各种网络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使得呈现效益最大化,争先恐后生产出更优质的数据新闻产品,以获得更大的受众份额。2017年初,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一经报道后,形成了非常好的反响,各大媒体平台纷纷效仿,起到了数据新闻产品的带头作用。

二、数据新闻世界性可视化传播

数据新闻最早来自于西方媒体的创新生产,世界传播的大开放,国内媒体也不示弱,纷纷重视并研究数据新闻的生产与发布。所以这其中两种不同的制作主体生产出的产品必将有本质上的共性和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是全球性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各大媒体平台采用可视化的数据新闻传播报道各类新闻,在数据新闻的制作与加工过程中,中外存在着生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有千秋。

1、数据新闻中外差异的生产带来了不同的传播内容

一、制作主体不同

国内最先采用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是网络上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晚于一步。例如网易新闻的《数读》栏目,便是数据新闻最好的成品展现研究项目之一。《数读》栏目分为七个板块,分别是国际、经济、政治、民生、社会、环境、其他,内容的界面年轻化,多是图表,使读者易于阅读,可持续阅读力高。它还结合微博、微信这些用户基数很大的新媒体平台,开设自己的账号,与受众进行互动式沟通,更加了解受众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传统媒体应用数据新闻生产则晚一些,在传统媒体中的数据新闻产品领头兵是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总编调度中心、采编联动平台、融媒体工作室,采编联动平台包含全媒体编辑中心、采访中心、技术中心,整个团队分工有序,团结一致生产出优质的新闻产品。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为各大传统媒体树立了榜样,各大传统媒体集合资源搭建“中央厨房”,为人们提供内容充实优质的服务体验。

国外媒体平台领先的与国内相反,是传统媒体领先制作数据新闻。数据新闻领先平台当属最早建立的英国《卫报》,与网易新闻的《数读》一样,英国《卫报》创立了“数据博客”栏目。它有成立一个数字新闻部,特别注重视觉传达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内容创作方面大多注重图表、互动效果图等传播形式进行视觉化叙事。数据新闻的核心在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卫报》曾经发布“中国人每年有多长时间度假”的专题,它引用人民日报公布的数据,再用自己的视觉化团队对数据内容进行加工制作,最后以精美、高质量、可读性高的图表形式展现这个主题新闻,此篇文章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也为国内外研究此专题的学者提供了准确性、客观性的数据。

2、信息获取渠道不同带来了不同的传播质感

由于国内外新闻信息环境不同,信息获取渠道随着影响而不同。国内的新闻信息管控受制,相关的法律还处于雏形未完善阶段,新闻媒体获取的渠道较少,虽说如今微博、微信的社交圈传播力极大,但远远不及新闻信息生产所需。网络媒体对社会、民生、文化等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限,所以相关领域的数据新闻所需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官方的传统媒体平台。而传统媒体平台工作主体是报道正新闻,所以网络媒体在制作数据新闻产品的时候信息资源缺乏,即使生产出精美的数据新闻产品,也只是两次加工,很难达到原创的新闻制作标准。

在国外信息环境下,各大媒体都曝光自己的数据分析,几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信息的贡献者,不同于国内的信息环境在于,国外一些社会组织也会发布各种数据,为网络资源提供更多信息。“棱镜门”泄密事件,高度机密行动的曝光,震惊全美国,乃至全球,这也为数据库提供了海量信息。

以上可以看出,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影响着数据新闻产品的可信度。国内的网络媒体虽然信息获取的渠道单一,但是内容优质,可信度高,具有权威性。国外媒体虽然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但是有一些渠道尚待考察性,权威性不够。比如个人社交媒体提供的问卷信息,可能会疏漏了那些无效问卷信息。

3、呈现形式不同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化传播

纵观国内的数据新闻媒体产品内容,很少注重交互性设计的,大都是单一的图文并茂形式进行解说新闻,简称“图解新闻”。图解新闻多半是将文字转化成图表,优点在于使文章变得有条理和简单明了,这也带动了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阿里巴巴矢量图标库”的产品,带动了营销策划等领域的可视化发展。但是图解新闻缺乏交互设计,只是单方面输出,没有与受众互动,在这个立体式社交的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国外可能是因为先于国内一步,技术比较成熟些,它的数据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具备国内的图解新闻特性之外,还有很多交互性动态设计。这也带动了国外的教育产业,在国外知名品牌大学中,“交互设计”专业被评为“最具潜在价值的新兴专业”,知名度很高。

三、数据新闻传播的影响与反思

在这个经济水平不断上升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待新闻阅读的要求愈发追求轻松、快捷、简单,数据新闻便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迎合了新闻受众的需求。2018年3月6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读?人民日报为你建了一座城!》,传统媒体——人民日报融合新媒体技术,推出了数据新闻产品,场景化地展现了过去5年的成绩,更可以直观感受到未来发展理念。这个创新型的数据新闻报道,不少网友称赞国家人才多,纷纷表面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传播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理念,达到了让受众思考的效果。

数据新闻强调着大数据的重要性,大数据呈现着海量、效率、相关的特点,这也新闻制作的要求——专一、精确、因果完全是相反的。例如,大数据从海量的信息中得出规律,新闻制作团队中要从规律中提炼好的选题和优质的内容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的。在新闻失实的这种情况下,新闻制作团队在制作过程中由于量太大很难发觉,所以由大数据为基础所做的数据新闻产品很难确保真实性,可信力较低。

数据新闻简单易懂的呈现形式虽然内容越来越精炼,也满足当代新闻受众追求快节奏阅读的需求,文章的冗长新闻受众大都不愿阅读,这种现象的日益发酵,会不会使人们思考的机会越来越少,信息输入与想法输出不平衡,这会不会造成社会进程的倒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据新闻的世界性传播 ——基于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下的双擎驱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tcrqtx.html